说起种玉米,这玩意儿要想长得产量高,那肥料可是关键中的关键。我这几年自个儿琢磨也实践不少,今天就跟大家唠唠我这边的经验,都是土办法,但我觉得还挺管用。
打好底子最重要
每年开春,地翻好,我就得先给它‘喂饱’。这叫底肥,是基础,马虎不得。我一般就用自家沤熟的农家肥,像什么鸡粪、猪粪,提前堆好发酵透,这个肥效慢,但养地,能让玉米后期不脱力。光农家肥还不够劲儿,还得加点化肥。
我会买那种玉米专用的复合肥,就是氮磷钾配比差不多的那种。具体用多少?这个得看地力,我这边地一般,一亩地大概撒个七八十斤复合肥,跟农家肥混在一起。撒的时候得均匀,不能一堆一堆的。撒完,再用旋耕机打一遍,让肥料跟土充分掺和匀实,这样根一扎下去就能吸收到营养。
关键时候得‘加餐’
光有底肥还不行,玉米长起来可快,特别能‘吃’。等到玉米长到差不多齐膝盖高,或者再高点到拔节的时候,就得赶紧追肥,这叫‘攻秆肥’,是让它猛长个子的时候。
这时候我主要追的是氮肥,就是尿素。为啥?因为玉米这阶段长身体,对氮的需求量最大,叶子绿不绿,秆子粗不粗,就看这一下子。追肥我不用撒施,那样浪费太大,太阳一晒,风一吹,肥效跑掉不少。
我的办法是在离玉米根大概十几公分远的地方,用小锄头刨个小坑,大概有个七八公分深,然后把尿素(一棵玉米大概抓一小把,或者根据你买的肥料说明来)丢进去,然后赶紧用土盖上,稍微踩实一点点。这样肥效不容易挥发,也能逼着玉米根往下扎,去找肥料,根扎得深,后面抗旱抗倒伏能力也强。
穗期还得补一补
后面还有一次追肥也很关键,就是玉米快抽雄吐丝那会儿,叫‘攻穗肥’。这回肥是为让玉米棒子长得大,籽粒饱满。这回我还是以氮肥为主,但会适当配一点钾肥,钾肥能促进营养往籽粒里跑。
施肥方法跟上次差不多,还是开沟或者刨坑埋进去。有人图省事,下雨前撒施,也不是不行,但效果肯定没埋施我还是坚持刨坑埋,费点事,但心里踏实。
我的观察记录
这么一整套下来,我观察着,确实比以前光施底肥或者随便撒点肥效果好多。主要有几个表现:
- 苗期长得壮: 底肥足,苗出来就壮实,叶子绿油油的。
- 中期秆子粗: 追攻秆肥,那玉米秆子明显就粗壮不少,不容易被风吹倒。
- 后期棒子沉: 攻穗肥跟上,收的时候,玉米棒子个头大,分量足,秃尖少,籽粒也饱满。
这只是我自个儿的一点实践经验。地不一样,气候不一样,品种不一样,可能方法也要调整。但我觉得种玉米,底肥要足,追肥要准时,方法要对头,特别是氮肥,在关键生长期一定得跟上。这样下来,玉米想不高产都难。就是辛苦点,但看着那沉甸甸的玉米棒子,心里头美滋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