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今天就跟大家唠唠我自己在家捣鼓月季花肥料这点事儿。咱养花嘛尤其是月季,那真是个“肥篓子”,老买肥料也挺费钱的,我就琢磨着自己动手试试,看能不能弄点好用的土肥料。
动手前的想法
起初就是觉得外边买的肥,要么贵,要么用起来心里没底,不知道里头到底啥成分。而且家里天天做饭,总有些厨余垃圾,像烂菜叶、果皮、鸡蛋壳啥的,扔也可惜。听老一辈人说过,以前种地不都用农家肥嘛我就想,这些东西发酵发酵,应该也能给我的宝贝月季们补补。
收集材料阶段
说干就干。我开始有意识地收集家里的“宝贝”。主要就是厨房里头出来的:
- 鸡蛋壳:攒一小罐,用之前我还特意敲得碎碎的。
- 果皮:苹果皮、香蕉皮、橘子皮这些,切得小块一点。
- 菜叶子:择菜剩下的老叶子、烂叶子,也给它切碎。
- 淘米水:这个好弄,每次淘米都留下来,装在一个大塑料瓶里。
- 咖啡渣:偶尔喝咖啡剩下的渣,据说也不错。
- 特别提一下: 之前看网上说鱼肠啥的也行,我试过一次,从菜市场弄点回来,洗干净埋盆边儿,但味道有点大,后来就不太用,主要还是用植物性的东西。
还有就是院子里扫的落叶,有时候剪下来的草屑,我也掺和进去一点。
开始沤肥
找个带盖子的大塑料桶,以前装涂料剩下的,洗干净。然后就开始一层一层地往里放料。我的做法是这样的:
先把收集的那些厨余垃圾,什么果皮菜叶鸡蛋壳咖啡渣,大概混匀一下,铺一层在桶底。然后,我会撒上一层薄薄的土,就是院子里挖的普通园土。据说这样能帮助发酵,还能稍微盖盖味儿。
接着再铺一层厨余垃圾,再盖一层土。就这么一层一层地叠加上去,差不多装到桶的七八分满,不能太满,得留点空间让它发酵。
往里面稍微加点水,不用太多,就是让整个料都潮乎乎的就行,太干发酵慢,太湿容易发臭。有时候我会把之前存的淘米水加进去一些。
盖上盖子! 这步挺关键,尽量密封然后我就把这桶“宝贝”搬到院子角落,不太碍事,也能晒到点太阳的地方。有人说要完全密封,有人说要留点气,我就是把盖子盖严实,偶尔可能因为发酵气体顶开一点缝。
漫长的等待与观察
接下来就是等。这玩意儿急不来。根据天气热不热,时间长短不一样。夏天快一些,可能两三个月?冬天就得更久,小半年都有可能。
期间我隔段时间会去看看,有时候会用根棍子稍微翻动一下,让它发酵得更均匀。刚开始那段时间,打开盖子确实有点味道,不是香的,就是那种东西腐烂的酸馊味儿,但比直接用生肥或者鱼肠啥的好多。等时间长,里头的料慢慢变黑、变少,味道也会逐渐变成一种类似泥土的腥味,或者说有点像酱油渣发酵的味道?反正没那么冲。
看到里头的菜叶果皮啥的都看不出原样,变成黑褐色的、比较松散的泥状物,闻起来是那种土腥味,就差不多好。
使用与效果
沤好的肥不能直接用,劲儿太大,容易烧根。我是这么用的:
取出来一部分沤好的肥,兑水!一定要兑水稀释! 我一般是按照大概1份肥兑10份水,甚至更稀一点,尤其是刚开始用的时候,宁稀勿浓。
怎么浇?我不在根部直接浇。我会在离月季根远一点的盆边,用小铲子挖一圈浅沟,然后把稀释好的肥液均匀地浇在沟里,让它慢慢渗下去。浇完之后,再用土把沟稍微盖上。
大概半个月到一个月用一次,看月季的长势和季节。生长旺季多用点,休眠期就停。
效果嘛不是立竿见影那种。但坚持用一段时间,确实感觉月季长得比以前壮实,叶子也更绿更亮,发的笋芽也多些。开花感觉也更给力点。最重要的是,这是我自己做的,心里踏实,还省钱不是?
总结一下
自己动手做这个月季肥,过程不难,就是需要点耐心等它发酵材料基本都是家里现成的,挺环保。虽然沤肥过程可能有点味道,但处理好也能接受。用在月季上,效果也还不错。对于喜欢养花又爱折腾的朋友,我觉得还是挺值得尝试的。至少,咱看着自己养的花用着自己做的肥,长得那么那成就感,嘿挺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