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今天就来唠唠这个“育肥料斤”的事儿。当初刚开始弄养殖那会儿,对这块儿真是一窍不通,脑子里就一个想法:多喂点,总没错?让它们吃饱,肯定长得快!
我就是这么干的。买饲料,哗一下倒进槽里,看着它们吃得欢,心里还挺美滋滋。想着这料下去,过几天就能看到膘肥体壮。结果?
现实啪啪打脸。料是没少喂,钱也没少花,但效果真不咋地。要么就是有些猪吃拉稀,看着没精神;要么就是饲料槽里总剩一大堆,第二天一看,嚯,都浪费,心疼!那会儿看着那些剩下的料,就跟看着白花花的银子溜走一样。
摸索着调整
后来我就琢磨,这肯定不行,得想办法。老这么喂,成本太高,猪也长不我就开始留心观察。
- 先看猪的状态: 精神头怎么样?毛色亮不亮?粪便成不成形?这些都是信号。
- 再看吃食情况: 是不是抢着吃?吃完还舔槽不?还是吃几口就不吃?
- 然后是称重: 这步不能省。我开始定时给饲料称重,大概算一下一头猪一天到底吃多少斤。不能再凭感觉瞎倒。
慢慢地,我就发现规律。不同大小的猪,食量是完全不一样的。小猪崽那会儿,需要营养好点,但一次不能喂太多,得少食多餐。等长大点,要催肥,那这个“斤”数就得加上去,还得调整饲料里玉米、豆粕这些东西的比例,保证能量和蛋白质跟得上。
我记得有一次,为省事,直接用育肥期的料去喂刚断奶的小猪,想着营养高肯定长得快。好家伙,没两天,好几头小猪就闹肚子,差点给折腾没。那次教训可太深刻,才知道这“斤”数和“料”的内容,是得根据猪的阶段来精打细算的,不能一刀切。
现在的做法
我心里大概就有个谱。每天喂料前,先看看猪圈里的情况。
基本上是这样:
- 根据猪的大小和数量,先估算个大概的斤数。
- 倒料的时候,看着它们的吃食速度和状态,随时调整。如果吃得特别快,下次就稍微加一点点;如果剩下,下次就减一点。
- 饲料也不是一成不变,会根据季节、猪的生长阶段,稍微调整一下配比,比如天冷能量就得多给点。
说白,这“育肥料斤”,没啥特别高深的理论,至少对我这种小打小闹的来说是这样。它就是一个经验活儿,一个细心活儿。你得天天看,天天琢磨,把这每一斤料都喂到实处,让它变成猪身上的肉,而不是浪费掉的成本。时间长,自然就知道怎么拿捏这个“斤”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