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用鱼做肥料这事儿,我也是搞好些年。最早就是觉得扔可惜,特别是收拾鱼剩下的那些下水、鱼头鱼骨啥的,看着就觉得有油水,肯定有营养。听老一辈人也说过鱼肠子埋地里肥得很,就琢磨着自己试试。
开始动手搞
第一步,攒料。这玩意儿不用特意去买,平时家里吃鱼剩下的,或者去菜市场跟相熟的鱼摊老板要点他们不要的鱼杂、刮下来的鱼鳞都行。我有时候钓鱼回来,收拾完剩下的边角料也正好用上。攒到一个塑料桶或者大罐子里,我一般用那种带盖子的厚实塑料桶,不容易破,盖子也能挡点味儿。
第二步,处理一下。也没多复杂,你要是弄回来的是大块的鱼头或者整条的小杂鱼,最好稍微弄碎点,用刀剁几下,或者干脆找个硬家伙砸一砸。这样后面发酵能快点,均匀点。当然你要是懒得弄,直接扔进去也不是不行,就是时间长点。
第三步,加料发酵。光有鱼腥味儿太冲,而且容易招苍蝇。我的经验是往里面掺点红糖或者黑糖蜜,量不用特别精确,大概看着鱼料的十分之一左右,主要是喂饱那些帮忙发酵的“小家伙们”(微生物),也能盖盖味儿。我还喜欢往里掺点土,就是院子里的普通园土,或者加点发酵粉、酵素引子啥的,能加速。有时候也加点淘米水、烂菜叶子。然后稍微加点水,不用太多,让料都湿乎乎的就行,别搞成一桶清汤。盖上盖子,但别拧死,留点缝让它出气,不然里面气压大可能把盖子顶开,甚至把桶搞坏。
耐心等着
然后就是找个角落放着。这玩意儿发酵起来味道还是有的,所以得放远点,别放家门口或者窗户底下。我一般放院子角落,太阳能晒到点又不太碍事的地方。隔个十天半个月的,我会拿个棍子去搅和一下,让它上下都发酵均匀点。
这个过程短不,少说也得一两个月,天气热快点,天气冷就慢。啥时候算好?
- 闻味儿:刚开始那股恶臭会慢慢变淡,变成一种酸酸的发酵味儿,有点像酱油或者豆豉那种感觉,虽然也不算香,但至少不那么冲鼻子。
- 看样儿:里面的鱼骨头、鱼肉都变得黑乎乎、烂糟糟的,基本看不出原来的形状,成糊糊状或者深色的液体。
这样基本上就差不多。
咋用
用的时候,我一般是取上层的液体。讲究点的可以过滤一下,把渣子滤掉,用起来方便。我有时候嫌麻烦,就连着渣子一起舀出来。关键一步是兑水!这玩意儿是浓缩的,劲儿大,直接浇能把植物烧死。我一般兑水至少10倍以上,甚至20倍、30倍,看植物大小和种类。给蔬菜、花浇的时候,沿着根部浇,别直接淋叶子上。尤其是叶菜,淋叶子上不好看也不卫生。
用这自己做的鱼肥,感觉效果确实不赖。菜长得绿油油的,开花结果也多。虽然过程有点味道,要费点功夫,但看着自己种的东西长得那点麻烦也值。纯天然,还没啥成本,挺
添加微信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