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今天就唠唠“啥是肥料”这事儿。这也不是啥高深学问,就是我自个儿瞎琢磨、动手弄出来的点体会。
最早,我就是觉得院子里那几棵菜长得蔫唧的,叶子有点黄,邻居大爷就说:“你这是缺肥,得上点料。”那时候我哪懂啥是肥料,就觉得是给地里加点“好东西”呗。
第一次尝试
我就跑去农资店,嚯,那家伙,花花绿绿的袋子、瓶子一大堆。啥“氮磷钾”、啥“复合肥”,看得我眼花缭乱。也搞不懂,就听老板推荐,说哪个劲儿大、见效快,就买一小袋回来。那玩意儿是小颗粒,闻着有点冲。我寻思着用呗,就按说明(也没太看懂,估摸着撒的)撒到菜根旁边,然后赶紧浇水。
你还别说,过几天,那菜叶子是绿不少,看着精神头是足。当时觉得,这玩意儿真神!这就是肥料,给植物吃的“大力丸”!
换个思路,试试“土”办法
但是,用一两次之后,我感觉那地好像有点“板”,就是土变得硬邦邦的,不像以前那么松快。好像每次都得用,停就不行,跟“上瘾”似的。我就琢磨,以前老家种地,好像不全是靠这玩意儿。
后来有机会,看人弄那个沤肥,就是把烂菜叶子、鸡粪啥的堆一起,让它自个儿慢慢烂。我也学着弄,找个角落,把厨房的菜叶果皮、还有找地方弄来的干羊粪(这个味儿,得适应适应)堆起来,盖上土,隔段时间翻一翻。这过程是慢,也有点埋汰。
等沤好,那玩意儿黑乎乎的,看着跟好土差不多,也没啥大臭味。我把它掺和到地里,翻翻。这回菜没像上次那样猛地一下变绿,但是,慢慢地,感觉整个长势都挺稳当,而且地里的土明显松快多,蚯蚓也多起来。浇水的时候,水“呲溜”一下就渗下去,不像以前容易积在面上。
我的理解:两种“饭”
这么一折腾,我就有点明白:
- 化肥(就是店里买的那些颗粒):这玩意儿像给植物吃的“快餐”或者“营养针”。效果来得快,直接补充植物需要的氮、磷、钾这些主要营养。但是它对改良土壤本身好像没啥大用,用多地还可能变硬、变“馋”,总得靠它。
- 有机肥(就是我自己沤的或买的农家肥):这更像是给植物吃的“家常饭”、“粗粮”。它不光有各种营养,虽然可能没化肥那么猛,但是它里面有好多有机质。这东西能让土变得松软、透气、保水保肥能力都变强。等于说,它不光喂饱植物,还把“锅”(土壤)给养好,是个慢工出细活的路子。
啥是肥料?
在我看来,肥料就是给植物补充营养的东西,让它们长得更只不过有的像“特效药”,见效快但可能治标不治本;有的像“食补”,见效慢但能调理身体(土壤),让植物和土都更健康。
现在我自己种东西,有时候会掺着用。先用点有机肥打底,把土养需要的时候再稍微追点化肥,补充一下。具体咋用,还是得看种啥、看土啥样、看植物长得咋样,多观察,多试试,就找到适合自己的法子。反正,就是想办法让咱种的东西吃饱吃好呗。
添加微信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