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捣鼓种点东西那会儿,真以为土里啥都有,种子扔进去浇浇水就行。结果?苗子要么长得跟豆芽似的,要么黄不拉几的,看着就没精神。
后来才知道,这地,用着用着就“饿”,得给它“喂”点东西,也就是上肥料。一开始图省事,抓起化肥就撒在地表上,尤其是那个尿素,白花花的小颗粒,感觉挺方便。结果下几场雨,或者一浇水,要么冲跑,要么太阳一晒,感觉没多少进到土里去,植物还是老样子,钱花,效果没看着。
瞎搞的教训
有一次直接用没沤熟的鸡粪,想着农家肥总归是好的?好家伙,那味道不说,撒下去没几天,苗子直接烧死!那个心疼。这才明白,农家肥不腐熟,那简直就是“毒药”,得老老实实堆起来,加点水,有时候我还加点所谓的发酵菌,让它自己慢慢“熟”透,没臭味,变成黑乎乎的松散玩意儿才能用。这个过程麻烦是麻烦,但用对,土是真变肥。
化肥也不是随便撒
后来学乖点,用尿素的时候,不再傻乎乎地撒表面。得挖个小沟或者小坑,把尿素埋进去,再盖上土。这样它在土里慢慢溶解,能被根吸收,不容易跑掉。特别是种玉米啥的,老农民都说,下小雨前或者刚下完雨,地潮湿的时候撒,然后赶紧划拉一下土盖住,效果好得多。
还有就是,不能一把抓,啥时候都用一样的。比如:
- 想让叶子长得绿油油、旺旺的,就得多用点含氮多的,像尿素这种。但也不能用太过,不然光长叶子不开花结果。
- 等到要开花结果,就得加点磷肥、钾肥。听说磷肥能催花,钾肥能让果子长得大、颜色好看、还甜。我就试过在果子膨大期喷那个叫磷酸二氢钾的玩意儿,兑水稀稀地喷叶子上,感觉是有点用,果子确实壮实些。
- 还有个硼肥,说是微量元素,用得很少,但对开花坐果挺重要。缺它,花容易掉,果子坐不住。我也学着在开花前喷点,也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反正那年果子结得还行。
反正折腾下来,我的体会就是,这肥料,就跟人吃饭一样,得按时候,按种类,还得讲究个用法。不能图省事瞎来,也不能一个劲儿猛灌。得自己多试试,看看植物缺再给它补怎么补吸收最这玩意儿,实践出真知,光听别人说或者看说明书,有时候还真不如自己动手试试错来得实在。
现在仓库里堆着好几种肥料,还有旁边沤着的一堆农家肥,每次用的时候都得琢磨一下,这回该用哪个,怎么用。虽然麻烦,但看着自己种的东西长得那感觉,踏实!
添加微信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