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种菜用啥肥料,这可真是个实践出真知的活儿。我刚开始在自家小院捣鼓种菜的时候,也是一头雾水。看着商店里五花八门的肥料,啥复合肥、尿素、磷酸二氢钾的,头都大。
最初的尝试与摸索
一开始嘛图省事,就去农资店买那种通用的复合肥,就是氮磷钾都带点的那种。想着说明书上都写着蔬菜通用,应该错不。每次种菜前,我就在土里撒上一些,拌匀再下种或者移栽。
实践记录:
- 挖坑或者翻地的时候,按照感觉抓一把复合肥撒进去。
- 有时候菜长得慢,也兑点水浇浇。
- 效果?不能说没有,菜也能长,但总感觉不够壮实,叶子颜色也不是那么油亮。特别是想种点果菜,比如西红柿、茄子,结果不多,个头也不大。
转向有机肥,改良土壤是根本
后来跟邻居一个种半辈子地的老大爷聊天,他跟我说:“光靠化肥不行,地会越种越‘死’,得用农家肥养地。” 这话点醒我。我开始琢磨着用有机肥。
实践记录:
- 搞农家肥: 托人弄些充分腐熟好的羊粪和鸡粪。我发现鸡粪劲儿确实大,用的时候得特别小心,一定得是腐熟透的,不然容易“烧苗”。羊粪就温和很多。我通常是在头一年冬天或者开春翻地的时候,就把这些粪肥埋到土里作为底肥,让它们和土壤充分混合。用量嘛就是感觉土有点肥沃就行,没个精确标准,全凭手感和经验。
- 自己堆肥: 家里的厨余垃圾,像菜叶果皮、鸡蛋壳啥的,还有院子里扫的落叶、剪下来的草,我都攒起来堆肥。找个角落,或者用个大桶,一层厨余一层土或者落叶,保持点湿度,让它慢慢发酵。这个过程有点慢,但沤出来的肥是真的松软黝黑,拌土里种啥都长得欢。这个也是主要用作底肥。
- 尝试饼肥: 还试过用豆饼、花生饼这些,弄碎埋土里当底肥,或者泡水发酵后稀释当追肥浇,效果也挺就是味道有点大。
不同阶段,肥料侧重不同
光打好底肥还不够,菜在不同的生长期,对营养的需求也不一样。我慢慢摸索出一点门道。
实践记录:
- 长叶子阶段: 像小白菜、生菜这些主要吃叶子的,或者各种菜苗刚长起来那会儿,它们需要更多氮肥才能长得快、叶子绿。这时候,如果底肥足,我一般就不额外加太多。如果感觉长势弱,我会浇一点沤熟的肥水,比如发酵好的淘米水、豆渣水,或者少量稀释的熟粪水。
- 开花结果阶段: 等到西红柿、辣椒、黄瓜这些开始开花结果,它们就需要更多的磷肥和钾肥来促进开花坐果和果实膨大。这个时候,我会在追肥上有侧重。比如,在植株周围埋一点腐熟的鸡粪(磷比较多),或者撒一点点草木灰(钾比较多,但注意是木头烧的灰,而且不能多用,会改变土壤酸碱度)。市面上也有一些有机液肥是针对开花结果期的,我也试过,效果还行,比较方便。
追肥要勤快,但不能贪多
蔬菜整个生长期都需要营养,光靠底肥肯定不够,中间得“追肥”。
实践记录:
- 我一般不直接用化肥追肥,怕掌握不好量烧苗。
- 主要还是用自己沤制的有机肥水,比如堆肥渗滤液稀释后浇灌,或者前面说的发酵豆饼水、粪水等。
- 追肥讲究“薄肥勤施”,就是每次浓度低一点,隔个十天半月浇一次。看天、看地、看庄稼长势来定。
- 叶面喷肥也试过,比如买的那些叶面肥,或者自己沤的肥水过滤后喷,见效快,但感觉还是土里施肥更管长远。
最终体会:养土是王道
折腾这么些年,我的体会就是,种菜想要用什么肥料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先把土壤养多用有机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让土变得疏松、透气、保水保肥。土好,菜的根系就长得吸收营养的能力就强,抗病能力也跟着提高。在这个基础上,根据菜的不同生长阶段,适当补充点它们急需的营养,这样种出来的菜,长得壮,吃着也放心。
现在我种菜,主要就是靠大量用腐熟的农家肥和自制堆肥打底,生长期再根据情况,用点沤熟的有机肥水浇一浇,省心,效果也这算是我个人的一点实践经验,不一定都对,但确实是我一步步试出来的。
添加微信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