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这棉花滴肥料,我这几年算是捣鼓明白点,也算是自己摸爬滚打过来的一点经验,分享给大家伙儿看看。
为啥要搞滴灌滴肥?
咱这地里种棉花,老法子就是大水漫灌,水渠一开,哗哗地流,看着是痛快,浪费得不行,地头地尾那水都不匀,肥料撒下去也是,有的地方浓,有的地方淡,棉花长得也七高八低的。尤其是我们这边,有时候还旱,那水金贵着。后来看到别人家搞那滴灌带,一条条铺在地里,感觉挺新鲜,也听说这样省水省肥,效果还就动心思。
我的实践过程
第一步:铺设家伙事儿
下决心改!开春整地的时候,就买滴灌带、过滤器、施肥罐这些东西。一开始铺设是真麻烦。得先把地整平整,然后按照棉花种植的行距,把那黑色的塑料管子(滴灌带)一条条拉直铺这活儿得细心,管子不能拧着,滴头得朝上。铺完还得接主管、支管,装过滤器,怕堵嘛把施肥罐也接上,连到主管上。这一套弄下来,累得够呛,弯腰撅腚的好几天。
第二步:选肥料和配比
肥料这块儿,以前大水漫灌时候用啥就是也没太讲究。搞滴灌,就得用水溶性的肥料,不然那小滴头不得堵死?我一开始也不太懂,就去农资店问,也跟种得好的老乡学。大概知道几个阶段:
- 出苗那会儿:主要是想让苗子快点长,根扎稳当。这时候氮肥得多来点,但也不能太多,烧苗。我就用点高氮的水溶肥,兑水稀一点。
- 长到蕾期:棉花开始准备开花,不能光长个子,得均衡点营养。这时候就用氮磷钾比较均衡的肥料。
- 开花结铃:这是关键时候,棉铃要长大,需要钾肥多一些,磷肥也不能少。就换成高钾型的水溶肥。
具体用多少,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得看天气,下雨多就少滴点,天旱就多滴几次水带点肥。还得看棉花长啥样,叶子颜色发黄,可能缺氮,就补点;长得太旺,就得控一控。反正就是个经验活儿,得多观察,多琢磨。
第三步:开始滴肥操作
操作起来比大水漫灌简单。先开水泵,让清水在管子里流一会儿,看看滴头出水匀不匀,有没有堵的。然后就把配好的肥料溶液倒进施肥罐里。这个肥料得先在另外的桶里化开、搅匀,不能有疙瘩。然后打开施肥罐的阀门,让肥料溶液慢慢混到主管的水里,跟着水一起,通过滴灌带上的小孔,一点一点滴到棉花根部去。
每次滴多长时间,得根据地干湿情况和棉花大小来定。我一般是看大部分地块湿润到根系主要分布层就行。滴完肥,还得再用清水冲洗管子大概半小时,把管子里残留的肥料冲干净,防止下次堵塞或者滋生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实践下来感觉咋样?
省水省肥是真的:跟以前比,用水量少一大半都不止。肥料直接送到根上,吸收利用率高,浪费少多。算下来,成本没增加多少,甚至还省点。
棉花长得匀实:最明显的感觉是,一整片地看过去,棉花长得比较整齐,不像以前那样有的地方疯长,有的地方蔫唧的。整体长势
省人工:虽然前期铺管子累,但后面浇水施肥是真的省事。阀门一开,人就可以干点别的活,不用一直守着水渠铲土堵口子。
产量和品质:这几年搞下来,感觉产量确实比以前稳定,也略微提高点。棉花的品质好像也好点,纤维长一些。可能是营养供得及时又均衡。
这棉花滴灌滴肥,虽然前期投入点功夫,后面管理起来是真香。看着那水带着“营养餐”精准地送到每一棵棉花嘴里,心里就觉得踏实。这法子,我觉得挺值得咱种棉花的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