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这泥肥料,真是让我折腾好一阵子。就是觉得地里那土有点板,种啥都长得蔫唧的,寻思着得给它加点料。听老辈人说过,以前种地不都用河泥、塘泥啥的嘛说那玩意儿肥。得,咱也试试。
找泥去
我记得那天天气还行,扛着把铁锹,拎俩大桶,就去村边那条小河沟。那河沟好多年没人清,岸边积不少黑乎乎的泥。看着是挺肥的,挖起来也费劲,黏糊糊的,铁锹下去都得使老大劲才能拔出来。弄两大桶,累得我够呛,泥巴溅得到处都是,裤腿上、鞋上,甭提多狼狈。
那泥闻着,有股子腥味,还有点说不出来的味儿,反正不好闻。当时心里也嘀咕,这玩意儿直接用能行吗?会不会有啥不好的东西,比如虫子卵,或者啥病菌的。
第一次瞎搞
拉回家,我就急着想看效果。也没多想,就在菜地里划块地方,把那新鲜挖来的泥直接掺到土里去。想着这下营养够。结果?好家伙,没过几天,那块地种的小苗,叶子开始发黄,蔫!有几棵看着像是被烧根一样,直接死。而且那块地浇水之后,水半天渗不下去,泥巴糊在上面,硬邦邦的,估计是把根给憋着,缺氧都。
后来跟村里一个老把式聊天,说起这事,他直摇头,说我瞎搞。“那生泥有毒气,还烧苗!得沤熟才能用!” 原来是这么回事,我挖回来的那是生泥,里面有机物没分解,直接用肯定出问题。还可能带一些乱七八糟的菌,对庄稼不
老老实实沤肥
得教训,我把剩下的泥巴,还有后来又挖的一些,都弄到院子角落里。找个坑,把泥倒进去,又掺些杂草、烂菜叶子,还有点沙子进去,想着改善下它那黏糊糊的性子,让它透点气。然后,就用塑料布给它盖上,留点缝透气。隔三差五去翻腾一下,让它里面也接触接触空气。
- 掺料:杂草、烂菜叶、少量沙子。
- 地点:院子角落的土坑。
- 覆盖:塑料布,留缝。
- 管理:定期翻堆。
就这么沤大半年的时间,期间那股子难闻的味儿慢慢就没,变成一种泥土的腥气。颜色也变得更深,质地也没那么黏,感觉松快不少。用手抓一把,感觉润润的,挺舒服。
终于用上
第二年开春,我才敢把这沤好的泥肥料往地里用。这回学乖,没敢直接大面积撒,是当作基肥用的。就是在翻地的时候,把它均匀地撒在地表,然后翻到土里去,让它跟原来的土壤充分混合。用量也没敢太多,怕劲儿太大。
还用它配点花土,掺在园土里,给阳台上那几盆花换换盆。想着这玩意儿有机质多,应该能让花长得壮实点。
效果还真不错
你别说,这回效果是真不一样。用这沤熟的泥肥料的地,土明显松快不少,没以前那么板结,浇水也渗得快。种下去的菜,苗齐苗壮,叶子绿油油的,长势比旁边没用的地块好多。那几盆花也像是吃补药似的,开得特别旺。
这玩意儿也不是万能的。感觉它肥效释放得比较慢,不像化肥那么快见效,但是后劲足,对改良土壤那是实打实的好处。就是沤肥的过程麻烦点,费时间,还得有个地方放。而且挖泥也是个力气活。
这回折腾泥肥料,虽然走点弯路,但结果还是挺满意的。自己动手,把不起眼的泥巴变成好肥料,看着地里的庄稼长得那感觉,踏实!对于想省钱,又不怕麻烦,还想改良土壤的朋友,我觉得可以试试看,但一定记得要沤熟再用,不然就跟我第一次一样,白费力气还害庄稼。
添加微信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