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唠唠我这阵子瞎琢磨的“高效复合肥料”的事儿。
一开始我也啥都不懂,就知道化肥能让庄稼长得但具体怎么配、配啥肥,那是一头雾水。咱是那种不服输的性子,就想着自己动手试试,看看能不能搞出点名堂来。
第一步,摸清底细。
- 我先从自家地里的土开始,挖几块,跑去镇上的农资站,让人家给测测土。
- 结果出来,说是土有点偏碱性,有机质不太够,氮和磷也缺。
第二步,对症下药。
知道问题,就好办。我就开始查资料,问专家(就是农资站的老板),解到这种土,得用酸性的氮磷复合肥。而且氮肥得足量,毕竟玉米是“大胃王”,离不开氮肥!
第三步,开始瞎配。
这步是最关键的,也是最费脑子的。我跑好几家农资店,把各种复合肥的成分都研究个遍。然后,根据我那块地的土质报告,还有玉米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我开始自己配肥:
- 基肥:我选颗粒比较硬的复合肥,这种肥劲儿足,能慢慢释放养分,让玉米苗有个好底子。
- 追肥:追肥我就更讲究,苗期的时候,多加点磷肥,促进根系生长;到拔节期,氮肥就要跟上,保证玉米长个儿!
第四步,田间试验。
光说不练假把式!我把自家地分成几块,一块用我配的肥,一块用之前常用的肥,还有一块啥也不用,就想看看效果。
第五步,观察记录。
接下来的日子,我就天天往地里跑,观察玉米的长势,记录数据。比如,啥时候出苗,啥时候拔节,叶子颜色怎么样,等等。
第六步,对比分析。
到秋收的时候,结果出来!用我配的肥的那块地,玉米长得确实比其他的要个头大,穗也饱满。虽然没到亩产1500斤那么夸张,但也比往年增产不少!
这回自己配肥的经历,让我明白一个道理:种地也得讲科学!不能光凭经验,得解土壤的特性,作物的需求,才能配出真正高效的肥料。我这还是瞎琢磨,肯定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以后还得继续学习,不断改进!
添加微信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