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唠唠我这“巧追肥”的事儿,别看就俩字儿,里面的门道可不少,关系到咱地里庄稼的收成,可不是闹着玩的。
事情是这么开始的,今年我种花生和红薯,这俩家伙都是吃肥大户。一开始想着底肥足足的,应该没啥问题,可眼瞅着七月下旬,花生开始下针,红薯也进入膨大期,长势是还行,但总觉得有点慢,叶子颜色也没那么油亮,像是缺点
琢磨着,这肯定是肥力跟不上。底肥再也架不住它们拼命长!于是我就开始琢磨着追肥的事儿。可追肥也不是随便追的,得讲究个“巧”字。
我先是去村里的农资店转一圈,跟老板唠唠,又查些资料,解一下花生和红薯在生长期的需肥特点。花生下针期需要磷钾肥多一些,红薯膨大期对钾肥需求量大。心里有数,就开始下手。
我的第一个“巧”是选择合适的肥料。没有直接用复合肥,而是选磷酸二氢钾,这玩意儿见效快,而且针对性强,能直接补充花生和红薯需要的营养。
第二个“巧”就是追肥的方式。我没有选择传统的撒施,而是用“裂缝灌施”的方法。就是在垄沟旁边挖个小坑,把肥料兑水浇进去,让根系直接吸收。这样肥效利用率高,而且还能避免肥料挥发,减少浪费。
具体操作是这样的:
- 先用小锄头在花生和红薯垄沟旁边,隔一段距离挖个小坑,深度大概10厘米左右。
- 然后把磷酸二氢钾按照说明书的比例兑水,搅拌均匀。
- 用小水桶或者水瓢,把肥水慢慢地浇到小坑里,注意不要浇到叶子上。
- 等肥水渗下去之后,再用土把坑填平。
第三个“巧”是叶面喷肥。光靠根部吸收还不够,我还配点叶面肥,用磷酸二氢钾加点芸苔素内酯,兑水后用喷雾器均匀喷洒叶面。叶面肥吸收快,能迅速补充营养,让叶子绿起来,增强光合作用。
从7月下旬开始,我每隔7-10天就喷一次叶面肥,连着喷三次。喷的时候尽量选择傍晚或者阴天,避免阳光直射,防止叶面灼伤。
用这几个“巧”方法,效果还真不错。花生的叶子明显绿,下针也多,红薯的藤蔓也更粗壮。到秋收的时候,花生果大饱满,红薯个头也大,产量比去年提高不少。
所以说,种地是个技术活,追肥也是个精细活。只有掌握“巧”方法,才能让庄稼长得收成才能更这“巧追肥”的经验,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到这儿,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添加微信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