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这“肥料衣”,我这几年还真就自己捣鼓过一阵子。咱种地的,肥料是大头开销,每年买肥都肉疼。前几年,就听人说现在有种新肥料,外面包层东西,叫啥“包衣”的,说是肥效能慢慢放,不容易流失,还能省点肥,提高点产量。
一开始我也不太信,总觉得这玩意儿是不是噱头?咱用几十年的白尿素、二铵,突然冒出个穿“衣服”的肥料,心里直打鼓。记得那年去农资店,看到真有那种外面裹着一层黄不拉几东西的尿素,价格还比普通的贵一点。老板吹得天花乱坠,说啥硫包衣、树脂包衣,能管好几个月。
我的实践过程是这样的:
那年我种十几亩玉米,就想着,豁出去,试试看! 但咱也不敢全用,万一不成,那不是白瞎吗?我就专门划出一小块地,大概一亩多点,打算做个对比。
- 买肥: 我专门挑一家看着靠谱点的牌子,买几袋那种带“衣服”的复合肥,还买点那种黄色颗粒的尿素。掂量着,确实比普通肥料沉一点点。
- 备地: 跟往常一样,犁地、耙地,没啥特别的。
- 播种施肥: 这步就有点不一样。按照说明书上的建议,这种带“衣服”的肥料可以做底肥一次性施下去,后期基本不用再追肥。我将信将疑,在那块试验田里,就把这种包衣肥和种子一块儿播下去。用量,我稍微减一点点,比平时用普通肥大概少一成,想看看效果。旁边那片对照的地,还是老法子,底肥加后期追肥。
- 观察: 种下去后,我就特别留意这两块地的动静。出苗啥的都差不多。关键是后面,那片用“肥料衣”的地,感觉苗期的玉米秆子没有猛地一下疯长,但是叶子颜色一直挺绿,比较稳当。不像用普通肥的那块地,追完尿素后,叶子“呼”地一下变得墨绿,长得飞快,但过一阵子不追肥就有点发黄,得再补肥。
后来的结果怎么样?
到秋收的时候,单纯从肉眼看,两块地产量差别不是特别巨大,毕竟影响收成的因素太多,光照、雨水啥的。但是,我仔细掰苞米,感觉用“肥料衣”那块地的玉米棒子要稍微匀溜一点,秃尖的情况好像少一些。 而且最让我省心的是,它确实省一次追肥的工夫!这对于咱来说,省工就是省钱。
整个过程折腾下来,我的感受是:
这“肥料衣”,你说它有多神奇,一下子增产多少多少,可能有点夸张。但它确实有它的好处,尤其是在肥效持久、缓慢释放这方面,能让作物稳稳当当地长,不容易脱肥。而且能省掉追肥的麻烦,对于劳动力紧张或者天气不好追不上肥的情况,还是挺有用的。
至于成本,虽然买的时候贵一点,但如果算上节省的追肥人工和可能减少的一点肥料用量,综合下来也差不太多,甚至可能还划算一点。这玩意儿是不是适合所有地块和作物,还得看具体情况。我后来又试两年,感觉对于保水保肥能力差的沙土地,效果好像更明显一些。
反正,我现在是每年都会用上一部分这种带“衣服”的肥料,特别是底肥。算是一种尝试,农业这东西,总得不断试试新玩意儿,不能老守着旧法子不是?这就是我用“肥料衣”的一点经历,分享给大家琢磨琢磨。
添加微信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