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唠唠我自制种菜肥料的那些事儿,纯纯的个人经验分享,不保证绝对科学,但绝对实用!
话说我开始自己种菜之后,就琢磨着怎么才能种出健康又好吃的菜。化肥农药啥的,能不用就不用,毕竟是自己吃的东西。于是我就开始研究自制肥料。
第一步:收集材料
这可是个体力活,得四处搜罗。我常用的材料有:
- 厨余垃圾:菜叶子、果皮、剩饭剩菜,啥都行,但记得把油腻的东西挑出来,不然容易生虫。
- 淘米水:这玩意儿可是宝贝,富含磷元素,对植物生长很有帮助。
- 落叶:秋天的时候,小区里到处都是落叶,捡一些回来,放太阳底下晒干。
- 动物粪便:这个比较难搞,我一般是去农村找亲戚朋友要一些鸡粪、羊粪啥的,发酵好效果杠杠的。
- 豆渣:磨豆浆剩下的豆渣也别扔,也是好东西。
- 草木灰:烧柴火剩下的灰,含钾元素,能让蔬菜更甜。
收集这些东西,得有个耐心,慢慢攒,别着急。
第二步:发酵
有材料,接下来就是发酵。发酵的方法也简单,我一般是用个大桶或者大缸,把收集来的材料一层一层地放进去。
- 先铺一层落叶或者秸秆,这能增加透气性。
- 然后放一层厨余垃圾、淘米水、豆渣之类的。
- 再铺一层动物粪便或者草木灰。
- 就这样一层一层地堆起来,堆到八成满就行。
堆好之后,往里面加点水,保持湿润,但别太湿,不然容易烂。然后用塑料布或者其他东西盖严实,防止气味散发出去,也防止雨水淋进去。
发酵的时间根据季节而定,夏天温度高,半个月左右就能发酵冬天温度低,可能要一两个月。判断是否发酵好的标准是:肥料变得疏松,颜色变黑,闻起来没有臭味,只有淡淡的泥土味。
第三步:使用
发酵好的肥料就可以用。我一般是两种用法:
- 底肥:在种菜之前,把发酵好的肥料混到土里,增加土壤的肥力。
- 追肥:在蔬菜生长过程中,把肥料埋在蔬菜根部周围,或者用水稀释后浇灌。
用量方面,根据蔬菜的种类和大小来定,宁少勿多,施肥过多容易烧苗。
一些小技巧
在自制肥料的过程中,我还总结一些小技巧:
- 加点EM菌:EM菌能加速发酵过程,减少臭味。
- 搅拌:在发酵过程中,隔一段时间搅拌一下,能让发酵更均匀。
- 控制湿度:肥料太干发酵慢,太湿容易烂,要保持合适的湿度。
防死棵小妙招:我自己会沤制一些蒜水或者葱水,兑水稀释之后浇菜,能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减少死棵烂根的情况。
总结
自制肥料虽然麻烦点,但种出来的菜确实好吃,而且也放心。最重要的是,变废为宝,环保又省钱!
我这只是个人经验,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种菜嘛就是要不断尝试,不断学习,才能种出自己满意的蔬菜!
希望我的分享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大家有什么好的经验或者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添加微信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