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价大跌,蛋价也同步回落,是巧合还是必然?还能涨吗?
猪价大跌,蛋价也同步回落,这是必然的。按照猪周期来看,猪肉四季度大概率还会涨,猪肉价格上涨就会带动其他商品的上涨,比如牛羊肉、蛋。
猪肉是一种周期性价格明显的商品。我们说的猪周期,大周期一般在三四年。猪肉的价格,受猪周期的影响很明显,这其实反应的是市场经济下的市场主体调节行为。
猪肉涨价,养殖户看到有利可图,加大养殖量,一年后出栏量增加,猪肉供应量增加后价格就会下降。肉贱伤人,养殖户减少养殖导致出栏量少,猪肉又会涨回去。
我之所以判定猪肉四季度还会涨一点,有两点理由:
1.从历史的周期来看,会涨。
上一轮猪周期的高点是2019年,9月猪肉达到价格高点,高达39元/公斤。上一轮猪周期号称最强猪周期,2018年的环保政策、限养、以及非洲猪瘟的影响,导致2019年猪肉出现了严重的供不应求。从2019年3月到2020年9月,猪肉价格猛烈上涨,从15元/千克,涨到接近40元/千克,涨幅2.6倍。而后,震荡下跌,2021年以来,几个月时间就跌回15元/千克。
2019年9月,猪肉达到周期性高点后,政府通过投放储备肉,取消生猪禁养等规定,引导猪肉价格平稳下降。
2.从消费习惯来看,会涨。
每年的第4季度基本上都是猪肉消费的旺季。元旦、春节前是猪肉消费的高峰。加上南北方居民都有做腊肉、腌肉的习惯。猪肉的囤积必不可少。
3.从市场供给角度看,会涨。
猪周期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猪肉越涨,养殖户越存栏惜售,生猪的供应量减少,就会进一步推动猪肉价格上涨。
总结
个人认为,伴随着国家储备肉的大量上市,居民肉食产品多样化,疫情导致老百姓收入降低等多重因素考虑,猪肉增长的幅度整体不会太大。
猪价上涨地方如何调控
分析猪肉价格变动原因,具体有:前期去产能带动出栏量惯性下降导致整体供应缩紧。自2021年7月起,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由升转降,进入去产能阶段,到2022年4月达到最低点后回升。能繁母猪从繁育仔猪到育肥出栏的周期约为10个月,随着去产能成果的逐步显现,今年4月份起猪肉价格止跌回升,进入上升通道,从整体数据看,目前仍处于去产能的惯性周期内。从生猪出栏数据看,三季度全国生猪出栏量为15443万头,比二季度下降9.3%,比一季度下降13.0%,整体供应呈持续走低趋势。
影响本轮价格上涨的其他因素一是今年猪肉市场价格由跌转涨,猪粮比值及养殖利润一路走高,经过前期市场低迷和亏损,养殖户普遍存在较浓的看涨情绪,压栏惜售、二次育肥现象增加,对市场阶段性供应产生较大影响;二是饲料价格的持续上涨在成本端拉高猪肉价格,农业农村部资料显示:10月份第3周育肥猪饲料平均价格4.04元/公斤,同比上涨11.6%;三是四季度进入传统猪肉消费旺季,灌肠腊肉及春节备货等需求逐渐增加,进一步支撑价格上涨;四是进口量减少,今年三季度全国进口猪肉仅41万吨,同比减少51.2%。多因素叠加带动本轮价格上涨。
政策调控叠加猪源释放带动价格回调。自8月以来国家持续出台调控措施,投放国储冻肉、约谈企业,督促企业出栏维稳价格,企业对政策的响应对后期市场供应形成影响;其次,前期部分养殖户二次育肥和压栏积压的产能陆续释放,供应增加带动猪肉价格下降;同时受猪价上涨影响,消费者猪肉消费意愿降低,进一步带动猪肉价格回落。
2022年11月份猪价会大涨吗?
2022年11月猪价会涨吗
猪肉价格在2022年11月份以来开始明显下降了。自2022年11月份,全国有16个省份猪肉价格指数连续两周环比下跌,主要是因为目前全国肉类供给总体有保障,生猪价格下跌带动猪肉价格回落。 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11月第1周,全国生猪价格为38.18元/公斤,同比上涨172.9%,环比小幅下跌1.4%;全国猪肉价格为58.71元/公斤,同比上涨149.2%,环比微涨0.2%,环比涨幅明显回落。11月第2周,生猪和猪肉价格分别为36.04元/公斤和56.69元/公斤,环比分别下跌5.6%和3.4%。
猪价为什么上涨那么厉害
猪价为什么上涨那么厉害:一是猪价上涨产生的带动效应;二是随着玉米、豆粕价格不断上涨,养殖成本不断上升;三是受市场情绪影响。
一是猪价上涨产生的带动效应。受存栏减少和压栏惜售情绪影响,近期生猪价格出现了较大涨幅,反映到市场端带动市场猪肉价格水涨船高。
去年生猪产能持续去化,尤其对散户来说压力山大,散户淘汰较多,因此反应到今年市场面临存栏减少,造成了季节性“缺猪”。
二是随着玉米、豆粕价格不断上涨,养殖成本不断上升,再加上天气炎热猪容易生病,这些因素使得养殖户的积极性降低,也造成生猪存栏偏少。
三是受市场情绪影响,普遍对下半年猪价反弹预期较高,因此惜售情绪严重。在这些因素影响下猪价憋涨,也就带动猪肉价格快速上涨。
未来的猪肉价格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餐饮业的形势很好。短期来看,猪肉价格必然会在一个水平上保持稳定,整体波动可能不会太大。不过,有专家预测,下半年猪肉市场价格可能会小幅上涨,而且会持续到年底,因为猪肉价格随着假期的增加而上涨。
中国是猪肉消费大国。我国居民平均每年食用40公斤猪肉,换算成猪每年超过5亿头。所以在我国,猪肉的价格会受到居民消费的很大影响,尤其是在节日和天气变化的时候,猪肉价格的波动最大。
根据我国往年猪肉价格的波动情况,每年的4月至6月为猪肉价格最低期,12月至次年2月,因为春节,居民消费增加,猪肉价格会达到全年最高值。所以今年后期猪肉市场的走势必然会和往年一样,11月份开始上涨,年底再创新高。
但这种情况不能一概而论,还是有不确定性的。毕竟现在疫情的影响让我们的生活需要跟着疫情走。一旦封城,猪肉需求减少,价格自然下降。而且猪肉的价格也和出栏率有关。如果猪肉屠宰率提高,即使在消费高峰期,价格也不会上涨太多。
明年猪价是什么行情
猪价或呈现下降再反弹。
按照过去5年的生猪价格走势,上半年猪价均出现整体下滑的势头,其主要是受消费影响,因为春节后猪肉需求都被前置,往往都出现断崖式下滑。这也就是为什么当前肥猪价格一路上涨,但是养殖户补栏热情并不高的原因。
另外,进入年中后,高温天气同样会影响猪肉消费,对猪价形成利空影响。直到进入9月份后开学季,叠加中秋国庆等节日提振,市场逐步进入消费旺季,需求拉动下,猪价或再次震荡走高。
专家认为,这轮“猪周期”已经开始,明年年内不会结束,具体时间需要进一步观察。 对于养殖户来说,可以做好两个方面的事情,首先是抓住这一利好,优化种群结构,做好计划和布局。
猪肉的消耗量:
根据美国农业部统计,2001年猪肉总消耗量以中国最多。而若以平均每人食用的猪肉,则以捷克第一,其次为中国台湾、波兰。此外,生产猪肉最多的地方亦为中国,占全世界猪肉肉品46%以上,接下来则是美国的7%。
我国猪肉的产量: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1年全国生猪出栏量达67128万头,比2020年增长27.4%。农财宝典新牧网记者查询2011-2020年国家统计局公告发现,2021年生猪出栏量较2020年大幅增长了近1.5亿头,基本与2018年非洲猪瘟暴发前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