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今年会不会涨价
不会,第一,先说说小麦价格情况。目前看,几大主粮作物中,小麦价格已基本确定,受托市价格下调、库存量大、今年增产等原因,小麦价格持续走低,截止目前全国小麦价格维持在1.10~1.15元/斤,不过还好近日小麦价格,受面粉消费拉动,面粉加工企业开工率有所回升,以及年末大消费的预期,预计未来几个月内小麦价格将呈现稳中偏强走势,或将每斤能有2~3分钱的上涨幅度,达到1.12~1.18元/斤。
第二,接着谈一下水稻行情。影响水稻价格的因素有三个:一是托市收购价格,水稻作为主要粮食作物,今年年仍有保护价格,去年持平,即早先到每斤1.20元,中晚先到每斤1.26元,金稻每斤1.30元。二是到库存量,目前水稻库存量仍在1亿吨以上,并且2016年以前的稻谷居多,去产能任务较重,对水稻新粮价格会有一点影响。三是是今年水稻的生产情况,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显示,今年稻谷总产预计2.106亿吨,消费量为1.941亿吨,稻谷出现结余1600万吨,供给比较宽松。通过上面分析来看,三个因素中没有一个有利于价格上涨,所以今年到我家玩,应该比2018年有所回落,目前天早籼稻价格已有所体现,低至每斤1.08~1.15元,潮粮价格只卖到0.8~0.9元之间。中晚籼稻预计价格1.22~1.26元/斤,普通粳稻1.28~1.35元/斤,之水稻价格上涨比较困难。
第三,谈一下大豆价格情况。目前市场大豆价格比较稳定,主流价处在1.70~1.80元之间,以质论价比较明显。由于我国大豆需求量较大,1.1亿吨左右的需求当中,国产大豆只有1500万吨左右,所以大豆价格受国际大豆价格影响较大,由于国际大豆生产成本较低,再加上今年大豆主产国巴西、加拿大、美国等地丰产,再加上生猪养殖量的下降,今年大豆价格并不乐观,收购价格能够维持或略低于在目前的水平概率较大。
第四,最后后谈一下玉米价格。玉米也许是几大粮食作物中比较乐观的一个品种,后期价格会有一定上涨空间。主要原因是今年由于实施大豆振兴计划,玉米面积有所下降;再加上库存玉米已经拍卖成交2000万吨左右,目前只有5000万吨左右的库存,库存压力比以往年份大幅降低;今年玉米预计产量2.554亿吨,玉米缺口2256万吨,比2018年增加1096万吨。从这几个因素来看,都比较有利于玉米价格上涨,但由于今年如存栏量的下降,饲料玉米消费受到影响,所以玉米价格上涨的空间比较有限,预计年底前有望达到2100元/吨。
总体来看,除了玉米以外,其他三种粮食价格上涨的可能性不大,也不具备大跌的可能,维持在去年或略低于去年的水平概率较大。
今年粮食整体的价格会处于稳中有降的情况,上涨的可能性不大。要分析今年整体粮食粮食的价格变化,取决于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三大主粮,库存充足,需求减退。小麦今年是丰收年。在现有的部分地区能够维持国家的最低保护采购价,就是一个不错的价格水平。玉米库存量,是在减小,但今年玉米的需求减弱很多。同时玉米的种植面积,今年较低。在今年玉米收储时,价位不会有特别大的变化。部分地区的水稻还没有收割,但今年从前期割的早稻的价格来看,今年水稻价格不会有多大的变化。同时还要特别注意,在水稻的收割后期部分收购商不收购水稻的情况!
第二:国家正在进行深层的三农改革。散户经营的种植主粮为主体的种植结构,必须得到强势的改变。只有让主粮的价格持续降低和世界价格相接轨,有一定的竞争力才能够完成散户到规模种植户的转变。同时推动农村人口往城镇化进行适度的,层次化的转移。
第三,现在国际整个经济局势不好,国际的种植出口国在拉低粮食的价格。以保证自己种植的作物在世界上有竞争力,同时解决自身的库存及生产压力。国际粮食整体的价格低于国内水平。而且这种情况会在近3~5年得以延续。国内的粮价不会出现大幅度的涨价波动。
今年粮价还会上涨吗
会
由于今年全球都爆发了新冠肺炎疫情,对生产造成了重大影响,粮食涨价预期较高。本人认为,今年的粮食价格很有可能因为全球爆发新冠疫情而被推高,但粮食总体的供应还是比较充裕的,涨幅应该不大。
一、近日,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也发布了最新消息,全世界有可能因为新冠肺炎出现粮食危机,这些担心是有一定的道理的。目前全球正在爆发疫情,目前欧美地区疫情最为严重,其中美国已经超过了16万人,列世界第一,意大利也已经超过了10万人,其他的国家,如西班牙,英国、德国等其他欧洲国家也不乐观,目前全球被确诊的病例已经超过了60万人。影响之严重,确实非常严峻。病毒不分国界,如果疫情不能得到及时的控制,影响会更加严重。疫情对生产的破坏性在此已经不用赘述,因此人们对疫情后的粮食供应的担忧是不无道理的。
二、在全球深陷新冠病毒侵袭的漩涡的时候,出于对国家粮食安全的考虑,部分国家暂时关停了本国粮油出口通道,这引发了人们对今年粮食涨价的担忧。目前包括俄罗斯、越南在内,已经有8个国家宣布了禁止粮食出口的禁令。后续不知道还会不会有国家跟进,但可以预见的是,部分国家的禁止出口令,加剧了局部地区粮食价格上涨的可能性,尤其是高度依赖进口粮食的国家。
三、非洲蝗虫灾害影响了粮食的收成,印度、巴基斯坦等农业大国由于刚刚遭受到严重的蝗虫灾害的影响,加上去年全球普遍遭遇干旱天气也对粮食的产量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今年的粮食有可能因此结束多年的低迷行情,而出现上涨。
四、粮食供应充裕,局部地区很可能短缺。从总体上,世界的粮食是供大于求的。以我国的粮食供应为例,目前我国年产粮食超过了6亿吨,但实际正常居民消费的粮食大约在3亿吨左右,还有大约3亿吨的富余。因此,即便是今年的粮食生产有可能因为疫情的因素造成局部地区的涨价,但对于全球的粮食而言,供需关系还是出于平衡的。因此,即便是出现涨价,但涨幅也不会过大。
为什么粮价低谷贱伤农?
谷贱伤农的原因是供给过剩导致的价格下降,而谷物属于需求弹性小的商品,这样就会使谷农的总收益减少,出现伤农的现象。对策就是政府实行支持价格和粮食收购制度,保护农民的种谷积极性。是粮食价格不会出现太大波动。
谷贱伤农经济学原理是指粮食获得丰收不仅不能使农民从中获益,反而还会因为粮食价格的下降而导致收入降低,用经济学原理解释,根本原因在于农产品往往是缺乏需求价格弹性的商品。
“谷贱”指在丰收年份,产量增加,然而需求量不变,导致粮食价格下降;
“伤农”是指所带来的收益增加不足以弥补价格下降所造成的收益减少,结果是农民的总收益不仅不能增加反而下降,即弹性小增产不增收。通俗来讲,就是收益=价格X销量,此时,价格减少,销量不变,所以收益也减少,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我国对于谷贱伤农所采取的政策:价格调控和三农政策等。
三农政策是指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2004年,在宏观调控中注重加强农业,实行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保护和调动了农民积极性,农村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局面。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农村改革迈出重大步伐,农村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展。这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加强农业基础,繁荣农村经济,必须继续采取综合措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这既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又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必要条件;既是解决当前农业发展突出矛盾的迫切需要,又是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的战略选择;既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又是实现农村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抓住了这个重点,就抓住了农业发展的关键;把握了这个环节,就把握了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做好了这项工作,就为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要进一步调动农民群众务农种粮的积极性和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的积极性,以严格保护耕地为基础,以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以推进科技进步为支撑,以健全服务体系为保障,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使农业的物质技术条件明显改善,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明显增强。
2022年美国粮食1公斤多少
您好,你是问2022年美国粮食1公斤多少钱吗?2022年美国粮食玉米一公斤1.04元,大豆一公斤2.78元。美国从2020年开始至今,粮食价格逐渐上涨以后,玉米每蒲耳4.39美元,折合人民币28.47元,一蒲耳等于54.4斤,一斤约0.52元。又据媒体消息,美国近期大豆涨到1160美分每蒲式耳,折合人民币是2788元/吨,一斤约1.39元。一公斤等于两斤。所以2022年美国粮食玉米一公斤1.04元,大豆一公斤2.78元。
2023粮价马上要大涨了真的吗
最近粮食价格大涨,玉米期货价格突破3000元,创下新高!
2020年以来,坦游全球面临通胀风险,欧美通胀持续上升,但中国CPI一直处于低位,甚至没有超过2%。这也是中国一直引以为傲的一点,但仔细研究就会发现,这也不完全是好事。
一般来说,原材料价格上涨会带动工业品价格上涨,能源价格上涨会增加运输让樱销成本,从而全面抬高大宗商品价格。但是,中国的PPI一直跟随国际市场,CPI却没有。从历史数据来看,CPI和PPI的颂族剪刀差已经达到历史高位。
1)猪肉:虽然短期来看,此轮猪肉价格上涨可能只是受到原材料价格和需求恢复的影响,难以持久。但短期仍有机会做防御板块;
2)必需品:必需品可能迎来涨价,前期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利润下滑的品牌企业可能已经到了涨价的时候。
3)种业:随着粮食价格的上涨,下一阶段是扩大生产。种子质量很重要,种业龙头可能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