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铵的施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硝酸铵(nh4no3),又称为硝铵。属硝铵态氮肥,含氮量在32%~34%之间。从氮素的营养角度看,供应旱田作物作追肥,硝酸铵是最理想的一类氮肥。其纯品为白色或淡黄色的球形颗粒状或结晶细粒状,氨态氮和硝态氮各占一半,是一种无杂质肥料。其中细粉状硝酸铵吸湿性强且较容易结块。颗粒状硝酸铵的吸湿性小,不易结块。但两种状态的硝酸铵均易溶于水,为生理中性速效性氮肥。它适用于各类土壤和各种作物。
硝酸铵不适宜作基肥,因为硝酸铵施入土壤后,解离成的硝酸根离子容易随水分淋失。同时,硝酸铵也不宜作种肥,因其养分含量较高,吸湿性强,与种子接触会影响发芽。水田施用硝酸铵,氮素易淋失,肥效不如等氮量的其他氮肥,只相当于等氮量硫酸铵的50%~70%。最为理想的用途是作追肥,而且最适用于旱田的追肥。亩用量可根据地力和产量指标来定。
使用当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不能与酸性肥料(如过磷酸钙)和碱性肥料(如草木灰等)混合施用,以防降低肥效。
(2)在施用时如遇结块,应轻轻地用木棍碾碎,不可猛砸,以防爆炸。
(3)密封包装,保存时注意防潮、防高温,避开易燃物和氧化剂。
氯化铵融入水的时候会反应么?
氯化铵溶解于水不会发生化学反应,即不会发出刺激性气体或有危害性液体生成,但是它溶解于水后,溶液温度降低。
【氯化铵可以在化工商店购买,另外,它也是氮肥中的一种,可能农资市场也是可以购买到;氯化铵溶解于水后,得到无色透明液体。】
氯化铵和硫酸铵溶于水吸热效果哪个好?
氯化铵为无色结晶体或白色的结晶性粉末,容易溶于水,是一种质优价廉的氮肥,含氮量为23%-25%。在热带亚热带稻区正确施用,比等量的其他氮肥如尿素、碳铵、硫铵等,增产效果更显著,且成本低,产投比高。但是实际生产中,人们使用的氮肥主要是尿素和碳铵,氯化铵并没有大规模的推广使用。主要是因为人们对氯化铵认识不够,同时往往担心氯离子过分累积以及铵根离子水解形成氢离子,对水稻生长和土壤质量(主要指酸化)的影响。
今天我们主要分析为什么氯化铵在水田中应用效果更好,同时讲一下如何扬长避短,合理使用氯化铵。希望在粮食价格不高的背景下,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量,提高农民收入。
一、带你认识氯化铵
在开始讲氯化铵之前,先给大家说一下土壤。土壤本身就是一种带负电的胶体,因此它会吸附铵根离子,排斥氯离子,氯离子在土壤中的移动性非常强。
从化学上讲,氯化铵是一种由氯离子(Cl-)和铵根离子(NH4+)组成的化合物,容易溶于水,溶于水完全电离出铵根离子和氯离子。
铵根离子(NH4+)水解,生成氢离子(H+),NH4+ + H2O〈=〉NH3·H2O + H+。因此,氯化铵水溶液呈弱酸性,常温下饱和氯化铵溶液PH值一般在5.6左右。
氯离子(Cl-)在水中的移动性非常强,在降水强的华东、华中、西南、华南等我国主要水稻种植区,基本会淋溶流失,不会造成积累。
而作为一种含氯的氮肥,氯化铵能够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且在水田中的肥效优于其他氮肥。水稻的基肥和追肥,比施等氮量的其他氮肥效果好,分别比施碳铵和硫酸铵的增产稻谷15.6公斤和23.9公斤。
二、氯化铵在水田中施用的优势
作物对氮素的吸收,都是以铵态氮的形式吸收,尿素属于酰胺态氮,硝酸铵中含有的硝态氮,都需要转化成铵态氮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
2.1 氯化铵能够被水稻直接吸收利用
氯化铵首先是一种含氮23%-25%的氮肥,且能够直接被吸收利用。而且,水稻施用氯化铵,肥效比其他氮肥更好。
华中农业大学的试验结果表明,在湖北的水田施用氯化铵后,早稻的增产比率为114.5%,较尿素或其他氮肥等氮增产3.3%;中稻增产比率为126.6%;较尿素或其他氮肥等氮增产3.7%;杂交稻增产比率为167.9%,较尿素或其他氮肥增产8.7%。
2.2 氯化铵肥效更持久,流失少,氮素利用率高
农民最常用的两种氮肥尿素、碳铵, 水稻上氮素损失率达30%-70%,旱作农田损失率达20%-50%,主要通过氨挥发,硝化-反硝化,淋洗和径流损失。其他损失途径都好理解,在这里说一下硝化和反硝化。
硝化细菌在足够氧气供应时,迅速硝化NH4+,生成NO3-N被作物利用。未被作物吸收的NO3-N富集于土壤被降水淋失,成为地下水的主要污染物;或反硝化逸失N2O,破坏臭氧层。
氯化铵用于稻田,肥效平稳持久,流失较少。主要是因为氯化铵比尿素、硫酸铵的硝化作用缓慢,使氮素更多的经铵态氮(NH4-N,带正电)形式被稻田土壤胶体(带负电)吸附保存,因而比尿素的氮素流失损失少,提高了氮肥的利用率。另外,氯离子能抑制硝化细菌的活动,使硝化和反硝化的脱氮作用难于进行,可使铵离子较多地保存于稻田中。
2.3 氯化铵比尿素、硝态氮肥效更快
氯化铵中的铵态氮能够直接被吸收利用,因此肥效来得更快,这个不难理解。
在等氮量的条件下,氯化铵肥效与尿素相当,比尿素来得快。据农技部门试验,按等量氮施用,水稻每增加一个分蘖,氯化铵只需4.6天,而尿素要6.9天;据8个点的水稻植株高度和有效穗统计:施用氯化铵的株高为84.1厘米,有效穗为23.38万,而施尿素的分别只有83.3厘米和22.26万。
2.4 水稻是喜铵作物
氯化铵施入水田后,稻体中的碳水化合物立即吸收同化为有机含氮化合物酰铵、氨基酸等,它可以调节稻株体内氮的含量不致过高,可减少无效分蘖和后期的贪青徒长,有促进穗大、实粒增多,千粒重增加的功效。此外,氯化铵可增加根际土壤酸度,有利于磷、锌等营养元素的活化,供水稻吸收利用,防止因缺磷、锌而引起的水稻僵苗。氯在水田中容易随水流失,而硫铵在稻田中会还原成硫化氢等有毒物质而影响水稻生长。据中国农科院在湖南祁阳县的红壤实验站多年试验结果,施用氯化铵等含有氯离子的氮肥,比施用含硫酸根、硝酸根的氮肥的产量高1~2成。
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又有两个困惑,第一是氯离子会不会对水稻有不利影响,二是土壤会不会酸化板结厉害?
氯在水田中很容易随水移动,很少残留,一般水稻土壤含氯都在0.2%以下,不会使水稻受害;对于第二个问题,国内科研工作者在江西酸性红壤上研究表明,无论在可耕地或深土层中, 还是在旱田或水田中,即使连续多年施用氯化铵,对土壤酸度的影响与施用硫铵并无明显的差别。如果担心这个问题,可以在使用氯化铵的时候配合施用石灰或石灰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