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钙镁磷肥的使用效果?
钙镁磷肥是深灰色或墨绿色粉末,不溶于水,只溶于弱酸。不吸湿、不结块。除含枸溶性磷(P2O5)14%~18%外,还含有25%~30%氧化钙、10%~15%氧化镁和30%左右二氧化硅等物质,呈碱性反应。施入土壤后,在土壤酸或作物根系分泌物和微生物的作用下,逐渐转化为作物易于吸收的可溶性磷酸盐。
钙镁磷肥的施用效果受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①作物种类。不同作物对钙镁磷肥中磷的利用能力不同。用于油菜、豆科作物(包括豆科绿肥)和瓜类上的肥效可与过磷酸钙肥效相当或略高;在水稻、小麦、玉米等作物上的施用效果,约为过磷酸钙的70%~80%。因此,钙镁磷肥应优先施于对枸溶性磷利用能力强,且对钙、镁需要量较多的作物上;②土壤反应。在强酸性土壤(pH5.0),当季肥效高于过磷酸钙;在酸性土壤(pH5.0~6.5),它的肥效与过磷酸钙相当;在中性(pH6.5~7.5)及石灰性土壤中,其肥效低于过磷酸钙。所以,钙镁磷肥应优先用于强酸性土壤上;③施用方法。可作基肥、种肥和追肥,但以基肥深施效果最好。作基肥,每667米2用量为20~30千克,若作种肥或蘸秧根时,每667米2为5~10千克。作水稻秧田肥料时,每667米2用量可增至30~40千克,于做秧田毛坯时施下。
钙镁磷肥有什么样的特性?
性质钙镁磷肥占我国目前磷肥总产量的17%左右,仅次于普通过磷酸钙,其主要成分是磷酸三钙,含P2O5、MgO、CaO、SiO2等。
(1)物化性质,钙镁磷肥是一种含磷酸根(PO43-)的硅铝酸盐玻璃体,呈微碱性(pH8~8.5),根据所用原料及操作条件不同,成品呈灰白、浅绿、墨绿、黑褐色细粉状。不吸潮,不结块,无毒,无嗅,对包装材料没有腐蚀性,长期贮存不因自然条件变化而变质。有效成分及其含量为P2O512%~20%,MgO8%~20%,CaO25%~40%,SiO220%~35%。成品自然堆放的堆积密度为1.2~1.3吨/米3。
(2)农化性质,钙镁磷肥是枸溶性肥料,肥效较慢,但有后效。钙镁磷肥的有效磷以磷酸根(PO43-)形式分散在钙镁磷肥玻璃网络中,在土壤中不易被铁、铝所固定,也不易被雨水冲洗而流失。当遇土壤溶液中的酸和作物根系分泌的酸时,缓慢地转化为易溶性磷酸盐被植物吸收。
钙镁磷肥除含有磷素外,还含有大量的镁、钙,少量钾、铁和微量锰、铜、锌、钼等,大量的钙离子可减轻镉、铅等重金属离子对作物的危害。其中8%~20%的氧化镁(MgO),镁是叶绿素的重要构成元素,能促进光合作用,加速作物生长;含有25%~40%的氧化钙(CaO),能中和土壤酸性,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含有20%~35%的二氧化硅(SiO2),能提高作物的抗病能力。
钙镁磷肥的性质如何?怎样施用效果好?
钙镁磷肥的主要成分一般认为是磷酸三钙[a-Ca3(PO4)2],含有效磷(P2O5)14~19%,属弱酸溶性磷肥(95%以上的磷可溶于2%柠檬酸)。一般为灰绿色粉状;它含有氧化钙(CaO)、氧化镁(MgO),故呈碱性,不吸湿,没有腐蚀性,贮存施用方便。
钙镁磷肥施入土中后,不能直接为作物吸收利用,需要经过酸的溶解转化为水溶性磷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所以钙镁磷肥在酸性土上施用效果好,它的肥效往往超过过磷酸钙,因为它含有Ca和MgO,对改良酸性土有良好作用,而且它的肥效较长。在石灰性土壤上施用,效果一般低于过磷酸钙。
钙镁磷肥适合作基肥,也可作种肥和追肥,如果把它与有机肥堆沤一段时间后施用,肥效更快更好。肥料用量一般每亩20~30公斤,如作种肥每亩5~8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