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化肥对农业的影响?
农药化肥是双刃剑,一方面大幅度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另一方面使得农业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急剧扩大。
通过喷施农药,人类大幅降低了病虫威胁,使得农业有了稳产的可能性,农产品产量提高10%以上。通过使用化肥,农作物光合能力得到极大提高,可以将作物产量潜力充分挖掘,使得高产有了可能。但是农药对于动物、人类的毒害作用,化肥对于水体的污染,使得农业变得不再环保,成为了地球最大的面源污染源,严重影响了地球生态系统地平衡。
目前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可持续农业理论相继提出,为人类解决农业污染问题提供了一些思路。然而至今为止,没有一种农业类型可以既保持农业的高产高效,又能对生态足够友好,农业可持续发展仍然需要艰难探索。
长期使用化肥的土地有什么特点?对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过多使用化肥农药,长期性累积农药残留,土中重金属污染,土中镉、汞、砷等对农业产品质量造成影响,早些年,南方水稻中检测到镉元素超标准,便是土中重金属污染所造成的。蔬菜水果有别于田地,农作物低成本,可是盈利也低,旱地农户习惯广咱薄收,即便收走成也是理所当然。而蔬菜作物,尤其是大棚蔬菜种植,投资大,相对性盈利也是可以的,
并且脱贫致富急切,恨不能一次性上肥,让蔬菜水果猛长才好。可以这样说,蔬菜水果地的磷酸盐早已比较严重超标准,其结果是:蔬菜水果在吸取氮元素补充的各种磷酸盐化学物质后,被人体服用后,转换成亚硝酸钠,就会形成高铁血红蛋白症,使人体血液氧气不足而发生中毒反应。蔬菜地大量使用人及禽畜粪尿等有机化合物,这是好事。但是通常农民在加工有机物的情况下,过于随便,尿类只是单纯阳光底下晒几日就能,有些一边沤肥,一边往菜园浇。这也是极为不负责任。
粪类有机化合物沤肥过度简易,还没沤肥彻底也撒进菜园,有的直接从养猪厂等拉出来就施入菜园。这种未沤肥有机化合物给菜园导致的危害性是很多磷酸盐堆积于土壤层或者被农作物消化吸收,与此同时有大量微生物菌种生存,导致土中有益菌不均衡,导致蔬菜水果各种各样病虫害,土中生存化学物质愈来愈多,给土壤伤害就是不自然通风闷热,微量元素无法及时填补农作物根茎。
尽管有那么多化肥施入土壤层,但是其结论不是种植户想到的,全被蔬菜水果吸取,反而是很多转换成了碳酸盐,吸咐到了土壤颗粒中,农民知道这种,不可气昏过去呀。她们看到的就是土壤层没劲了,认为缺肥了,真真正正的原因是上得多了,而且还是并没有纪律地瞎浇肥所造成的。应用彻底腐熟的有机化肥,不但给土壤层导致不上病虫害,还会继续推动土壤团粒结构的建立,还会给微生物菌种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那样,土中的空气和水分为流动性的通道了,微生物菌种有饭吃了,那样其他土中的碳酸盐也会慢慢被唤醒了,被农作物吸取,土壤层就干净利落了。这是一个循环。
化学农业对我国农业经济的直接影响有哪些?
化学农业对我国农业经济的直接影响
1.我国的农业生产已离不开化学肥料
抛开农药等化学物质,仅化肥一项,我国不论在绝对数量还是在单位使用量上,不但远远超越西方发达的农业国家,而且把后起的农业国家抛在后头。有学者研究认为,我国60年间每公顷化肥使用量增长100倍,20年间农药年施用总量增加100万吨。
20世纪50年代我国每公顷土地施用化肥仅4千克,2009年是503千克,远超过国际公认的化肥施用安全上限是225千克/公顷,是安全上限的223倍,直接导致短短几十年我国耕地肥力迅猛下降,全国土壤有机质平均不到1%。
2.化学肥料成为我国农业主要的增产源
我国为什么离开不开化学农业,化肥到底对粮食生产有多大的裨益?西方和日本科学家认为化肥对世界粮食贡献作用达到40%—65%,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发展中国家粮食增产中55%来自于化肥的施用。总体而言,我国化肥为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到50%,成为农业最主要的增产因素。
3.化学农业对环境生态和农业经济的危害
1)长期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农用地膜破坏了土壤的有机结构,加速地力衰竭。据农业部统计,我国农药年产约170万吨,平均18亿亩农田每亩需要近两斤,农药损坏了土地养分,又加剧水土流失;我国每年地膜覆盖面积18亿亩以上,棚膜覆盖面积2250万亩,每年约有50万吨农膜残留于土壤中残膜率达40%,残膜无法降解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毒害农作物根系茎块和籽粒果实。
2)水土流失把残留的化肥农药带入江河湖泊,污染和破坏了正常的生态环境。20I0年2月环保部发布《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显示,中国农业成为水污染物的最大来源,农业源排放的总氮占水系氮污染总量的57%,长江、黄河和珠江三大水系每年输出溶解态无机氮975万吨,其中90%来自农业。
3)粮食污染十分普遍,农产品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2013年2月国家环保部一份文件指出,我国有36万公顷耕地土壤重金属超标,由此每年造成的“粮食污染高达1200万吨,3成大米铅超标,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
化肥的用量的与农作物的产量有关系吗?影响有多大?
化肥的用量的与农作物的产量有关系吗?影响有多大?化肥用量多少肯定是与农作物有直接关系的,就像我们吃饭一样,吃饱就摞下碗筷,施肥也是同样的道理。化肥的用量多少与产量有密切的关系,不同作物对氮、磷、钾的需求量都是不一样的。辟如玉米就喜欢氮肥,所以在玉米的整个生长期是以氮肥为主的。叶菜类的芹菜就喜欢磷磷钾肥,而西瓜果、甜瓜则多喜欢钾肥。蔬菜类的施肥和产量也有很大的关系,我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花椰类蔬菜喜欢钾肥,适当的增加钾肥的用量,可以显著的提高产量并且成熟期提前一个星期左右。甘蓝所需要的则大多是氮肥,主要施肥以尿素为主。八十年代农村养殖业还很多,那时候给地里施肥以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但和单纯施用化肥是有区别的,产量相差也较大。现在都用化肥了也看不见差距了。但施肥量的多少和产量成正比!
决定作物产量,不仅仅是化肥用量。农作物生长发育不但需要氮磷钾等大量元素,也需要锌、锰、钙等微量元素,而且需求数量决定于科学的目标产量。目标产量需肥量主要来源于两大方面,一是土壤供给;二是有机肥、化肥施用。在一定的环境下,多施肥能提高作物产量,否则,多施肥有可能制约产量发挥。所以,农业生产中要科学施肥,也可以叫测土配方施肥。就是要先测定土壤中的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含量,掌握土壤营养元素状况及营养元素含量。然后依据种植作物计算目标产量需肥量,包括需要营养元素种类和数量,二者的差值就需要人工补给,就是靠使用化肥。所以说,正常情况下,化肥的施用和玉米的产量是有很好的关系的,是成正比的。
化肥对农作物的影响是什么?
1、化肥的概念 化学肥料是指用化学方法制造或者开采矿石,经过加工制成的肥料,也称无机肥料,包括氮肥、磷肥、钾肥、微肥、复合肥料等,它们具有以下一些共同的特点:成分单纯,养分含量高;肥效快,肥劲猛;某些肥料有酸碱反应;一般不含有机质,无改土培肥的作用。化学肥料种类较多,性质和施用方法差异较大。土壤中的常量营养元素氮、磷、钾通常不能满足作物生长的需求,需要施用含氮、磷、钾的化肥来补足。而微量营养元素中除氯在土壤中不缺外,另外几种营养元素则需施用微量元素肥料。化肥一般多是无机化合物,仅尿素[CO(NH2)2]是有机化合物。凡只含一种可标明含量的营养元素的化肥称为单元肥料,如氮肥、磷肥、钾肥等。凡含有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且可标明其含量的化肥称为复合肥料或混合肥料。品位是化肥质量的主要指标。它是指化肥产品中有效营养元素或其氧化物的含量百分率。
2、化肥的作用 施肥不仅能提高土壤肥力,而且也是提高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重要措施。化肥是农业生产最基础而且是最重要的物质投入。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化肥在对农作物增产的总份额中约占40%~60%。中国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可以说化肥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3、化肥的利用而引起的弊端 中国化肥的利用率不高,当季氮肥利用率仅为35%。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资料显示,1980年至2002年中国的化肥用量增长了61%,而粮食产量只增加了31%。肥料利用率偏低一直是中国农业施肥中存在的问题。鲁如坤等的研究发现,中国农田磷肥的利用率仅为10%~25%。磷肥利用率偏低不仅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还会使大量的磷素积累在土壤中,从而导致农田及环境污染。因此,提高磷肥的利用率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等均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