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喝自来水身体没事吗?
古代人喝自来水当然没事了,古时代没有化工产品,没有化肥,没有农药,全是大自然赐予人类最好的东西,地下水没有污染,河里的水都是随便喝的,对健康没有影响的!
古代的农产品,都没有农药的,也一样的吃,为什么现代的农作物,就一定要用农药呢,
古代和现代一样,农产品都是有规格的,受病虫害的肯定品质品相都不好了,卖的价钱就低。古代没有农药,只能正常生长,好在过去人要求低、能吃饱就行,也就无所谓了。现在人物质生活提高了,就比较挑剔,比如猕猴桃个小的不好看,因此买不上价钱,因此就有了果实膨大剂;买肉要专挑瘦的,因此就出现了瘦肉精;买米要挑亮晶晶的,因此就有了抛光的大米……
当然人们的要求可以理解,但是有时太过了反而会刺激商家作出一些非常手段。话又说回来,食品安全的控制,并非取决于是否使用农药,而在于对农药的使用管理和产品的产品检验。在农药的使用过程中,用很多农药既不安全,也不经济,但是目前还没有部门管理到这一领域,这样对农产品的检验检疫就尤为重要了,可怜的是,这个也作不好,而且对制售有害农产品的处罚过低,因此造成很多悲剧。
至今还清楚地二十多年前广州有一件当时很有名“毒大米案”,犯罪当事人销售了五十吨毒大米,引起多起食物中毒,最终被判的只是两年徒刑,还缓了三年,这么轻的刑罚在暴利面前能震慑哪个?犯罪的尚且如此,更何况哪些稀里糊涂的种田人了,只能批评了事。
现在种田的其实也明白农药的危害,只是他们自己不吃喷过农药的那些农产品而已。
古代人吃的是有机食品吗
是的,在民国以前我们的先人在土地的耕作上基本是靠天吃饭,给土地上农家肥还是近两个朝代的事。在明朝以前假如你家有三十亩耕地,明朝人是这样耕作的:今年种十亩田地,同时将另十亩田地上的荒草用曲辕梨耕土翻盖上,剩下的十亩田地任由荒草生长留待明年。第二年再耕种上一年经过曲辕梨翻盖的田地,如此往复循环。明朝人管这种耕作方式叫养地力,因为那时农家肥很少(全大明朝人口没有到一亿,相关的家畜就更少了)化肥、农药在中国是在1955年以后才生产的。所以,古人吃的所有食品都是有机的。
古代人自己不会种菜吗
会!我国的先民是最聪明勤劳的民族之一,农耕早在先秦时代就已经非常成熟了,五谷种植相当普遍,蔬菜水果都已经非常丰富了,现在还在餐桌上见到的古代种植蔬菜,如韭菜,云清等
古代搞农业生产没有农药,农民是如何防治病虫害?
人类发明有机化学农药之后,现代农业生产中才开始大规模使用农药和杀虫剂。做为有着悠久历史的农业国家,几千年来,中国古人在农业生产中,是怎么防治害虫的呢?
【1、小规模多品种种植模式】
古人多以小农经济为主,不像现在,单一产品,一种就是几十几百亩。古人往往种出来供少部分人甚至只是供家人食用。男耕女织的家庭式农业生产,小规模多种类种植,比起大规模单一品种来说,虫害大范围发生的可能性要小很多。
【2、各种物理、生物、生态治虫】
物理治虫:我国农业生产中,一直有焚烧秸秆的习惯。虽然现在来看会污染空气,但是在古代,这种方法可以烧死害虫以及土里的虫卵,还可以增加肥效。古时没有这么多汽车,也没有电厂和炼钢厂大量使用煤炭,对空气的污染并不明显。
生物治虫:虽然没有农药,不过聪明的古人还是会想出各种治虫的方法。治虫方法中,包括使用嘉草、莽草等进行治虫。甚至还会将蛎壳煅烧生成蛎灰,利用蛎灰的碱性当作除虫剂。
根据史书记载,食盐、硫磺、石灰、砒霜等都有被用做杀虫剂。使用的方法包括混入种子收藏、伴同种子种植、浸水或煮汁喷洒、点燃熏烟、涂抹虫蛀孔等。
乾隆《嘉应州志》卷1《舆地部·物产》有记载:“烟草取其筋骨舂末,杂石灰散布禾苗,杀虫兼滋润苗根。近则以生烟草杵烂,置田中,效捷而功更省。所以州人种烟草者益众”。
生态治虫:古人很早就发现,维持生态平衡,增加益虫、益鸟的数量,可以让害虫的数量保持在较低水平,不至于大幅度减少产量。
益鸟
据《岭表录异》记载,早在唐代,就有农民开始尝试建立鱼稻共生的生态环境,这和当今的循环农业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咸丰《顺德县志》卷6《经政略》中更是有详细防治蟛蜞危害稻田的记载,除手工清除之外,养殖鸭群放养于稻田中,让鸭群帮助清理稻田中的蟛蜞。
稻田的鸭子
唐代刘恂《岭表录异》卷下记载,岭南地区用黄猄蚁防治柑橘害虫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甚至还有人专门收购黄猄蚁卖给柑橘种植户。
黄猄蚁
古代农书中记载,农民们用兔子粪伴种防地老虎、用烟草水杀蚜虫等方法治虫。
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政府会委派专门官员来进行虫害的管治工作。虽然如此,但因为战争、统治者的荒淫无度等因素,古人一旦碰到大规模的蝗灾,就会出现逃难,甚至人相食的情况。
所以,辩证的来看,农药和杀虫剂的使用,才能保证现代农作物的高产,让大家有饭吃,能吃饱。现代农业,不可能完全杜绝农药和杀虫剂的使用,应该研究更多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和杀虫剂,让农业走在健康发展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