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减污染的水浇的小麦都发黄了,怎么处理,谢谢。
没法处理。只能放弃。
该作物种植技术
该作物在酸和微碱性土壤上都能较好地生长,但最适宜的土壤酸碱度为pH6.5至7.5。
耕作与整地
旱地该作物的整地要立足于逐年加深耕层,结合增施有机肥料,提高保蓄水肥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复种形式进行整地。即前作收获较早者,如春玉米、高粱、烟草等,收获应首先浅耕灭茬,然后深翻炕土,使残茬腐烂并接纳秋雨,雨后浅耙,减少蒸发;另一类如甘薯,棉花等,收获时间紧迫,如果用常规之法,势必贻误播期,这是西南区该作物低产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一方面推行在前作后期行间松土保墒,种麦时再耕细整平;另一方面提倡挖薯,平地、施肥、播种等连续作业,保证该作物适时播种。
高产技术
1、注意选择高肥水地块。高产优质该作物品种要求土壤养分必须全面、充足,才能满足其高产栽培的需要,所以宜选择地力高、水浇条件好的地块,要增施有机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
2、注意适期晚播,根据品种特性,确定适宜的基本苗。要防止播量过大,造成后期管理被动。
3、注意防止倒伏,重施起身拔节肥。推广的优质该作物品种,有的不抗倒伏,特别对于群体过大的麦田,在返青至拔节前须进行一次化控处理,可喷施多效唑或麦业丰。要重施起身拔节肥,控制多余下落穗的形成,促进穗大粒多。
4、注意浇好灌浆水,麦黄水,喷施叶面肥,防止早衰。浇好灌浆水,对于增粒重、预防干热风有重要作用。天气干旱,运用麦黄水,有利于下茬套种,防止早衰。在5月上中旬,结合防治病虫害,喷2至3次叶面肥,如0.2%至0.3%磷酸二氢钾,能减轻干热风危害,增产效果明显。
5、注意防治病虫害。一般说优质该作物更易遭受病虫害,如该作物纹枯病、白粉病,蚜虫比常规品种发生早且重。应根据预测预报,及早防治。
6、在该作物刚破口、抽穗扬花前约达60%至70%的时候喷施一次该作物宝,激活该作物内生物酶活性,促进协调生长,增强功能叶光合作用,明显减少空秕率,提高结实率及千粒重,从而达到增产的效果。
小麦苗水淹发黄怎么解救
缺氮型发黄
缺氮会造成麦苗植株矮小细弱,分蘖少而弱,麦苗叶片失绿发黄,严重时叶绿素减少或消失,叶小叶尖枯萎,叶下部老叶发黄枯落。
补救方法:每亩追施尿素,或碳酸氢铵,返青后如还有缺氮现象,可每亩追施尿素,起身或拔节期每亩再追施尿素。也可在麦苗见黄时,叶面喷施2%的尿素液2次,每次间隔7天左右。
缺磷型发黄
麦苗缺磷,次生根减少,分蘖少,叶色暗绿,叶尖黄,新叶蓝绿,叶尖紫红,如不及时补救,将导致穗小粒少,子粒不饱满,千粒重下降。
补救方法:每亩可施磷酸二铵,或过磷酸钙,也可亩叶面喷洒过磷酸钙,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缺钾型发黄
缺钾发黄的麦苗常先从老叶的尖端开始,然后沿着叶脉向下延伸,黄斑部分明显,呈镶嵌状发黄。黄叶下披,后期贴地,病苗茎秆细小而瘦弱,易早衰、易倒伏。
补救方法:在小麦苗期,每亩沟施氯化钾或硫酸钾,也可亩施草木灰;在小麦生长中后期,每亩叶面喷施草木灰溶液,或沃叶磷酸二氢钾溶液,连喷2~3次,隔7~10天喷1次。
深播型发黄
由于播种机械调制不合理导致播种过深,造成地中茎过长,小麦出苗时种子养分消耗过多,造成幼苗叶片细长,根系发育不良,麦苗瘦弱而发黄。
补救方法:可扒掉部分覆土,使分蘖节盖土厚度变薄;再结合中耕,改善土壤通气状况,促侧根发育,使麦苗转壮。
过密型发黄
对播种较早、播量较大的麦田,常常出现麦苗生长过密,麦苗由于通风透光不良,个体发育较弱而发黄。
补救方法:对基本苗过多地块要适当进行人工疏苗,以增加麦田透光度和通风度,减缓生长速度;深耕断根,减少水肥吸收,控制分蘖增加和过旺生长,促进壮苗生长。
干旱型发黄
这是由于地块干燥、抢种造成的,主要表现麦苗基部叶片发黄,逐渐干枯,心叶迟迟不长,次生根少,分蘖困难。
补救方法:及时浇水,促进麦苗生长正常。
肥害型发黄 施用没有腐熟的有机肥,如羊粪、鸡粪等,或种肥施用过多,幼苗、种子接触到这些肥料后易被烧伤,致使叶片或叶尖发黄。
补救方法:浇水淋溶,5~7天浇1次,根据肥害情况连浇1~3次。
药害型发黄
如拌种农药的浓度过大,根尖受伤膨大,造成黄苗。
补救方法:如问题不严重,可不用管,等到次生根长出后,麦苗就自然由黄转绿。如果问题严重,应浇水补救,浇水后松土。
病害型发黄
麦苗期主要是根腐病的发生,根腐病会使麦苗发黄,严重的可使麦苗枯死,根部腐烂。
补救方法:可用7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顺垄灌根。
小麦发黄有啥特效药吗
不一定是病害,要找到原因,采取措施
导致麦苗发黄的原因很多,主要有肥力不足、病害、冻害、土质黏重、地势低洼等几个原因。
1、肥力不足引起麦苗发黄,麦苗发黄主要原因是缺氮,此类事故在小麦产区较多。由于硫酸钾复合肥的含氮量较低,施用后小麦表现出生长不良(缺氮),主要发生在土壤肥力差、底肥严重不足的地块。麦黄表现为色黄、分蘖差、幼苗弱,小麦生长参差不齐。有时沟畦之间出现明显的差异(如田埂上种植明显好于畦间),大多是由于浇水不及时,氮肥施用量不足造成的。
防治对策:可每亩补充5-7.5公斤的尿素即可。或每亩用尿素1公斤加适量叶面肥兑水50公斤叶面喷施,可促使叶色迅速转绿。
2、虫害引起麦苗发黄,一般干旱年份表现较明显。虫害包括麦蜘蛛和麦蚜,它们吸取叶片汁液,从而造成叶片发黄。据调查,麦蜘蛛的危害常先于麦蚜,前者一般在4月上旬至中旬发生。
防治指标:蚜虫抽穗前500头/百株,麦蜘蛛每市尺行长螨量200头或百株螨量250头。防治方法:防治蚜虫亩用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0克,或5%啶虫脒可湿性粉剂30克,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0克,或24%抗蚜?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克喷雾防治。防治麦蜘蛛亩用40%氧化乐果乳油40毫升,或50%马拉硫磷乳油30毫升喷雾防治。机动喷雾器兑水15公斤,手动喷雾器兑水30公斤。
3、病害引起小麦发黄,纹枯病其受害表现为根茎、叶鞘受害。发病初期,在近地表的叶鞘上产生淡黄色小斑点,后发展成典型的黄褐色梭形或眼点状病斑。严重病株基部茎节腐烂,幼苗不抽新叶,造成小麦长势不良,黄化严重,死亡较多,让农民误以为是施肥不当造成的。
防治对策:小麦拔节期是防治小麦纹枯病的最佳时期,过早或过晚效果都不理想。对于重病区,连续喷两次药(间隔15天左右)效果更好。具体方法是在小麦拔节期用20%粉锈宁1500倍液配5%井岗霉素400-600倍液喷雾。部分小麦黄化添加5-7.5公斤尿素,可提苗促拔节。
4、干稍缢缩在北风风口,此类问题较多,纹枯病也较为严重。在背风处、树林、村庄南部,此类现象很少见。此类事故多是由气候、病害等综合性因素造成的。早期表现为叶片中部出现锯齿状凸凹点,春季就表现干稍、缢缩。
防治对策:浇水。小麦拔节期用20%粉锈宁1500倍液配施5%井岗霉素400-600倍液喷雾。
5、冻害引起麦苗发黄,一般拔节以后的麦苗对低温非常敏感,当遇到恶劣的低温天气,温度降到正常麦株不能承受的时候,极易遭受冻害。小麦遭受
小麦没出起浇水浇黄了有补救的措施吗?
温度过低。浇返青水的时候,要求在浇水后的几天里天气的温度不能有太大的波动,对温度的要求是:在土壤5cm处的温度达到5℃以上。如果在浇水的时候,土壤温度不达标。在浇过水以后,土壤的温度会进一步的降低,从而冻伤麦苗的根。麦苗刚浇过返青水,气温突然变低,也会冻伤麦苗的根,从而导致麦苗变黄。缓解的方法:可用0.5%-1%浓度的尿素加上0.3%的磷酸二氢钾再加上芸苔素内酯,通过叶面喷施的方式,来缓解小麦发黄的现象。
浇水过多。在浇小麦返青水的时候,浇的水量太大,田里积水严重。小麦的根长期浸泡在水里,长期的无氧呼吸严重的损伤了小麦的根部。进而影响了小麦根部对营养的吸收,从而导致了想买的发黄。缓解的方法:可用0.5%-1%浓度的尿素加上0.3%的磷酸二氢钾再加上芸苔素内酯,通过叶面喷施的方式,来缓解小麦发黄的现象
施肥因素。撒化肥的时候没有撒均匀,有的地方多有的地方少。化肥多的地方也是造成烧苗,化肥少的地方营养不足。这两种情况都会使麦苗表现出发黄的现象。对于采取冲施化肥的种植户,也会造成这样的现象。一种情况是再冲施的时候时多时少,没有均匀的投放肥料。另外一种情况是,麦田不平整。地势高的地方水少,所得到的肥就少。相反地势低洼的地方,所肥料就多。
病害。根腐病会使麦苗发黄,严重的可使麦苗枯死,根部腐烂。防治方法:可用7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顺垄灌根。
虫害。苗期造成小麦发黄的虫害主要是地下害虫,如金针虫、蝼蛄等,地下害虫活动频繁,取食根茎,造成麦苗整株发黄枯死。
防治方法:1.每亩可用“地虎绝杀”160毫升加 “阿尔比特”8毫升兑水30—45公斤于晴天下午喷雾。2.把麸皮炒香,然后加上150ml—200ml的辛六磷或者甲基异枊磷,拌匀后在傍晚时间撒入到麦苗的中间,这种诱杀效果特别好。综上所述,当麦苗发黄时,一定要找到导致麦苗发黄的真正原因,并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才能避免对小麦造成更大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