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公司出售高质量的氨基酸液、氨基酸原粉、氨基酸微量元素、eddha铁、螯合铁等并支持肥料产品的定制,欢迎来电,免费索取样品!

  • 公司地址
    中国,四川,成都
  • 联系电话
    18681783931

数字化肥新技术 化肥生产技术

优茂施肥料怎么样

优茂施肥料确实很不错。

优茂施是中国领先的可降解树脂包衣控释肥生产企业,下设安徽茂施新型肥料有限公司、山东茂施生态肥料有限公司、山东茂施德州分厂、安徽释乐补控释肥有限公司,拥有25万吨树脂包衣和30万吨控释BB肥的生产能力。

优茂施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15项控释肥材料、设备和配方全系列专利,专利的PLC数字化控制的控释肥流水线最大产能为15万吨,是 世界最大的控释肥单套流水线。释放期为60天的树脂尿素的氮含量超过45%,并获农业部登记,是世界第一个氮含量超过45%的树脂尿素生产企业。

优茂施的产品理念是成为中国高价值肥料的领导企业,通过提高产品的内在价值、简便施肥和技术增值服务为农民创造价值,茂施的水稻、玉米、小麦、经济作物上控释肥简便施肥方案的大面积应用,改变了中国农民的施肥方式。

人工智能 大数据 如何作用在农业发展?

原标题:2019年中国农业产业市场分析:传统三大发展痛点,三大技术助力向数字农业转型升级

数字农业应运而生 前景如何?

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数字农业”应运而生。我们应该怎样理解 “数字农业”?我国数字农业前景如何?数字农业又能如何助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

2019年3月中国农产品进出口金额统计分析

在进口金额方面,数据显示,2018年2-4季度中国农产品进口金额逐渐下降,2019年3月中国农产品进口金额为10595.8百万美元,同比下降0.1%。

在出口金额方面,2018年1-4季度中国农产品出口金额呈增长趋势,其中,2018年2季度中国农产品出口金额增幅最大,相比1季度增长11.45%。2019年3月中国农产品出口金额为16482.3百万美元,同比增长12.3%。

我国传统农业发展痛点分析

1、需求侧——日益增长的农产品需求与国内传统的农业生产矛盾凸显,对外依存度高。随着收入增加,消费者将从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向品质更高的生活方式进行转换,进而摄入更多的肉类、蛋奶类制品以满足能量需要,对粮食等农产品的需求量逐步提高。不仅如此,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持续提升,居民对于高品质的农产品的需求也在持续提升,我国农产品生产的矛盾也逐渐将由总量的供给不足转变为产品结构不匹配。

2、供给侧——小规模分散经营,生产成本高,盈利能力弱。我国农业总产值虽常年居于世界首位,但由于长期存在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分散经营以及高度分散的种植、养殖现状,导致农业技术水平低,无论是机械化水平还是在生化技术水平,均落后于发达国家。同时,我国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价值链短,附加值低,导致农业盈利薄弱,人均农业增加值远低于发达国家。

3、服务侧——融资困难、非标准化、信息不对称。融资环节复杂,成本高,时效性差。“三农”贷款难问题突出,民间借贷现象加大农村金融风险。农业的标准化生产和销售体系尚未建立。农产品生产技术和流程标准不完善,农产品标准化的销售体系不健全,品牌意识普遍不高。链条冗余、信息不对称导致销售难度加大、生产端附加值低。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交易链条过长,交易成本、运输成本较高,交易的不确定性增大、损耗也较高。

数字技术如何助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

针对传统农业面临的以上问题,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将会有效助力传统农业向数字农业转型升级。

1、物联网——农业数据实时获取,奠定农业数字化基础。物联网在农业领域应用范围广泛,基于物联网的农业解决方案,通过实时收集并分析现场数据及部署指挥机制的方式,达到提升运营效率、扩大收益、降低损耗的目的。可变速率、精准农业、智能灌溉、智能温室等多种基于物联网的应用将推动农业流程改进。物联网科技可用于解决农业领域特有问题,打造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农场,实现作物质量和产量双丰收。

2、大数据——决策“数字化”,全面提升生产效率。万物互联在推动海量设备接入的同时,也将在云端生成海量数据。而挖掘这些由物联网产生的大数据中隐藏信息的方法就是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最核心的商业价值就是将这些海量的数据进行智能化的分析、处理,从而生成基于不同商业模式的各类应用。

3、人工智能——潜力巨大,激活农业高效发展。在种植领域,人工智能有望提高粮食产量、减少资源浪费。在养殖领域中,利用人工智能可以有效降低疾病造成的损失。人工智能缩短农业研发进程。在实验室和研究中心,机器学习算法能够帮助培育更好的植物基因,创造更安全、更高效的农作物保护产品和化肥,并且开发更多的农产品。

说到数字技术助推农业发展,就不得不提到以色列。以色列天然水资源短缺、降水稀少,有三分之二的地区被定义为半干旱或干旱地区。资源匮乏迫使国家聚力提高农业效率,为挖掘大数据潜力刺激数字农业发展。

近年来,以色列越来越多的农业领域正通过热像仪、传感器、无人机、卫星图像等技术监测使得实时数据及时传达给农民,大幅提高了农民相应速度,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极端天气条件下的农业损害、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产量。经过农业现代化进程,截至2016年,以色列实现了从新中国成立初期80%粮食靠进口到可以生产满足自身95%需求的转变。

更多数据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农业产业化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六项新型化肥标准出台,分别是什么?

到2030年,将建设一个绿色农业技术体系。肥料是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原材料之一。《含腐植酸磷酸一铵、磷酸二铵》。《含海藻酸磷酸一铵、磷酸二铵》。《含硫酸脲复合肥料》《聚合物包膜尿素》。《聚合物硫包衣尿素》。《含肥效保持剂肥料》。在传统化肥中添加功能性增效剂,已成为化肥行业开发新型肥料,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方向。

六个新肥料标准的发布将为这六个新肥料标准的制定提供标准支持。所谓的新型肥料应该不同于传统肥料和常规肥料。新肥料目录包括复合微生物菌剂;复合微生物肥料;植物生长促进剂;秸秆分解剂;具有特殊功能的微生物制剂;新型控释缓释肥料;生物有机肥;有机复混肥;种植稳态营养肥料等。现在这种新型肥料可能很快成为常规肥料。通过多年施的新肥料,目前的常规肥料也得到了稳定。我国农业的肥料来源主要是农家肥,包括畜禽粪便、人粪肥、植物灰和农作物秸秆堆肥。

一些地区的农民也使用池塘泥和河泥作为肥料。当时的施肥技术以基肥为主,施肥方法以土壤喷施为主。一些农民还掌握了利用人类粪便作为追肥的应用技术。随着水资源短缺的加剧和人们对农业生产经济效益的不断追求,施肥效益的发挥开始受到水因素的制约。同时,一些地区还存在土壤肥力不足影响水分利用效率的问题。我国水溶性肥料和水肥一体化发展正式进入快车道。

几千年来,粪便一直被视为欧洲和亚洲的主要肥料。虽然市场调节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中国的农业保护政策抑制了化肥等农资价格的上涨,,而化肥生产企业缺乏原材料价格补贴政策和延伸政策,使得化肥生产长期亏损,依赖高污染、高排放,高浪费、低效的生产方式,使化肥企业生产成本高、利润缩水的局面更加严重。随着中国化肥企业国际化经营进程的加快,已成为制约中国化肥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数字农业包含哪些内容?如何才能实现数字农业呢?

看一些科幻电影,总会有这样的画面,在太空中飞行的飞船,宇航员总是开始行动,总是迅速调整或给出一串参数,然后飞船就会准确地朝目标移动或准确地对目标发动攻击。

这些参数就是数字,飞船通过这些数字准确无误地移动。数字对农业和农村地区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更高效和科学的农业。它意味着更智能、更方便的农村。当然,因为数字农业下乡,无论是市民的食品安全还是农民的出行,还是农民自己的生活,都会有更好的体验。

比如说,说到食品安全,化肥和农药占了很大的比重。如果化肥和农药能说话,它们首先会说:”我们没有错,是你们人类用得太多了”。为什么会出现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的问题?

说到底,还是因为缺乏准确的监测数字,无法根据作物的养分需求来供应肥料,也无法根据病虫害的发生率来喷洒农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农业作为人类生活的基础,也受到了数字化浪潮的巨大影响。数字农业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农业各方面的有效结合,对传统农业的改造和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数字农业将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GPS)、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双创技术等高新技术与地理学、农学、生态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等基础学科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农作物、土壤从宏观到微观的实时监测;实现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状况、病害状况、污泥状况及相应环境信息的定期获取,生成动态的空间信息系统,对农业生产的现象、过程进行模拟,达到合理利用农业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的目的。

2021年有机肥将迎来大爆发期!

在过去很长时间里,有机肥与化肥的关系此消彼长,化肥用量多了,有机肥的使用量就会降低。从上世纪80年代算起,化肥对有机肥的这种挤出效应持续了30年!

但是!近两年,在化肥零增长行动和土壤保护的大背景下,化肥行业单边突进的势头戛然而止。有机肥重出江湖!

对此,农业部种植业司副司长何才文曾表示,实现化肥零增长已无悬念,未来的目标是要持续负增长。与此相映成趣的是,有机肥行业人士却备受鼓舞。在此前由中国农资流通协会有机肥分会于秦皇岛召开的有机无机肥料产业对接大会上,一些专家直呼:有机肥与化肥要平分天下。

目前,有机肥在整个农业肥料投入中占比在20%左右,如果提高到50%,这将是一个很大的数字。有专家大略测算:按照这个目标,有机肥产业的年产值将达3600亿元。

图片

化肥效果下

一半

有机肥其实是一种既传统又现代的肥料,数千年农耕文明,靠的主要就是农家肥这种有机肥料。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有机肥与化肥大约各占50%,但化肥工业在此后的30年获得了飞速发展,至今已经占据了80%的肥料市场份额,可谓速度惊人。

化肥为养活快速膨胀的人口功不可没,但是,化肥包打天下的弊端也正日益显现。首当其冲的便是,高强度的掠夺性种植引发耕地质量不断下降,而化肥对于改善耕地质量并无有效的方法,不合理的施肥甚至会加剧耕地退化。数字显示,目前中国的中低产田占比达到65%,从根本上而言,没有健康的土壤,就不可能有可持续的粮食安全。因而,在化肥之外寻找替代产品便成为必然。

化肥大量投入,还引发了对有机肥的排挤,使得土壤有机质水平触及到警戒线。

有机质代表的是土壤肥力,与粮食产量正相关。由于有机肥投入过少、有机质下降,由此引发另一个新问题,就是化肥的报酬效应递减。数据显示,1975年,一公斤化肥可产出25公斤谷粒,到2008年,这个数字降低到8~9公斤。油料和棉花也是如此,一公斤化肥的产出量降幅达到50%左右。

换言之,短短30年,化肥对粮食生产的报酬效应较之前降低了一半之多。

有机肥发展的东风已经来了?你准备好了吗?

化肥行业和农业的形势,都在助推有机肥这个产业在经过30年的下滑和低迷之后,如今又将走上前台。从化肥零增长到土十条出台,以及在化肥复征增值税而有机肥依然免税的政策鼓励下,有机肥似乎迎来了难得的宠幸。

事实上,有机肥产业从数量上看规模并不小。根据中国农资流通协会有机肥分会的数据,目前全国有机肥企业共有约2283家,商品有机肥947万吨,其中精制有机肥318万吨、生物有机肥151万吨、有机无机复合肥422万吨。在这个枯燥的数字背后,其实反映了有机肥行业小而散的现状,企业规模普遍偏小,能够像大化肥一样做大的企业寥寥无几。

有机肥产业落后,是短板、也是潜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作为有机肥原料的有机废弃物在中国来源极为广泛,这是未来数十年有机肥产业崛起的物质基础,而2017年以来,国家对于有机肥原料:包括秸秆化,畜禽粪化,等制作有机肥的项目支持补贴力度空前,有机肥发展的政策和东风已经来了。

2021年有机肥迎来大爆发期!

202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表示,2021年要持续推动化肥农药负增长,扩大有机肥替代化肥应用范围,要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坚持并确保农业绿色发展!2021目标建设1亿亩高标准农田!望各地政府积极参与落实!

新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曾说,

一号文件特别提出绿色发展理念将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主导,

要让更多农产品将贴上有机绿色标签。

这是新世纪第14个关注“三农”的一号文件,

图片

纵观全球发达农业国家,大幅提高有机肥的使用比重是普遍现象,绝大多数都超过了一半这个分水岭。数据显示:欧美国家肥料结构中,有机肥的地位举足轻重,在美国,有机肥料占比46%;英国占57%;德国占60%;法国占37%;澳大利亚占55%;加拿大占60%;韩国占48%;日本更是达到非常高的76%。

由此进一步推断,如果中国肥料当中有机肥与化肥各占一半的比例,也就意味着有机肥的实物量要达到6亿吨,以每吨产值600元来计算,那么整个产业的年产值将高达3600亿元。这毫无疑问将成为未来肥料行业新的发展空间。

有机肥的逆势扩张,将从根本上改变肥料产业结构,并有望掀起新一轮产品创新高潮!

蜀ICP备150132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