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种地的过程步骤
种地一般由耕田,播种然后浇水,施肥,除草灭虫,进行灌溉,然后收获这几个步骤。
现在农民种田如果不使用化肥农药,光靠责任心能提高产量吗?
一、老农民说,过去使用农家肥,没有化肥农药,庄稼长势比现在还好
有位老人70岁了,回忆过去农业生产时,他说,过去没有农药化肥,专用农家肥,地里庄稼长势喜人,小麦播种后,出苗整齐一致。过去农村农民家家都厩肥,早上起床,男人拿起粪箕、粪扒跟在猪屁股后面,自己家的猪粪不能让别人拾去了,我父亲在我小时候经常这么对我说。
每户农民家都有茅房、旱厕,能容几十担粪,一年能厩几窖农家肥使用,另外还有牛栏粪、火肥、草木灰肥,绿肥及农家垃圾堆肥,甚至把灶台土坯子也当农家肥使用,另外还有饼肥等。老人们回忆说,那个时候土地刚刚开垦,是“生”土,比较肥沃,就是不施肥也能产量高,现在不行了,仅靠农家肥不行了,不施底肥,庄稼不出苗,不追肥,庄稼不长个,不打药,庄稼可能被病虫害危害光的。
还有人说,过去的复合肥全部是进口的,质量好,肥效长,效果立竿见影,现在国产化肥年年越用越多,过去一亩地只需要十斤碳酸氢铵,现在需要40斤以上尿素,复合肥过去也只使用5斤/亩,现在30斤/亩了。
二、“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过去农村没有化肥,农民注重厩肥,只要一有空,就积一窖粪,准备堆几堆灰肥备用,很麻烦的
我记事起,就记得我们当地集体派人外出弄饼肥,那个时候有棉籽饼、菜籽饼,小榨榨油,饼呈圆盘状,用稻草包裹,弄回来剁碎,与其他农家肥混合发酵使用。“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农民在没有化肥农药的情况下,对农家有机肥十分重视。
而对化肥那时候农民反而误解说有腐蚀性,不敢使用,以致于后来使用碳酸氢铵追肥很多中年妇女戴口罩、手套、用汤匙。农村广泛使用化肥农药的时候是土地到户,也就是我们这代人手上,化肥不再凭票购买供应了。只要有钱,想购买多少化肥就购买多少化肥,化肥无异味、见效快、不烧苗、不烂根,方便快捷,深得我们这代农民喜爱,没人再使用农家肥了。大量使用农药化肥,耕地生态已经破坏了,土地上没有蛇、青蛙、蚯蚓、老鼠及其它野生动物了,土壤没有有机质了,板结了,贫瘠了,没有化肥,庄稼是无法生长发育的。我曾经在家里菜园子做过实验,想全程有机种植,不使用化肥农药,可是不行,蔬菜不仅不长,而且病虫害较重,不得不放弃有机种植。
大量使用农药化肥,耕地生态已经破坏了,土地上没有蛇、青蛙、蚯蚓、老鼠及其它野生动物了,土壤没有有机质了,板结了,贫瘠了,没有化肥,庄稼是无法生长发育的。我曾经在家里菜园子做过实验,想全程有机种植,不使用化肥农药,可是不行,蔬菜不仅不长,而且病虫害较重,不得不放弃有机种植。
三、如今的土壤不是以前的土壤了,没有化肥农药没法种植
自从有了化肥后,农民种地基本上不用农家肥了,而且农民施肥也不讲究,也不科学,甚至不计成本,产量倒是年年增长,可生产成本也年年增长,把地力折腾完了。好在农业农村部大力提倡绿色种植,环保种植,已经连续4年实现化肥使用零增长了,国家还实行高标准农田建设,培养地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使土壤有机质大幅提高。
农民如今素质也在提高,测土配方施肥,在化肥使用上,年年更新新化肥,粮食产量稳步提高。但如今没人愿意使用有机肥了,有机肥成本大,使用量大,还要腐熟发酵才能使用,非常麻烦。如今农民离不开化肥农药了,没有化肥土地无法耕种,更谈不上增产了!
农民在播种前,你知道为什么要先把土地先耕一遍?
把地玄宫的好处是可以把那些粉碎的麦秸、麦糠和杂草等物质施到各种化肥,可以使土地变得更加松软。同时地表上没有了杂草,麦秸等,那么就可以有效的防止玉米田有害虫发生的几率,同时也可以有更多的有效生长时间,因为在秋天之后气温会降低而影响作物的成熟。所以需要尽早的播种,同时在夏天玉米播种的越早越好。
耕地的原因还是因为要把土地变得松软一些,这样土地的透气性和吸水性都会变得很好,也是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和成熟的。耕地之后才能够工作,这样可以使粮食长出来产量会更高一些,因为土地松软是有利于作物的生长的。
在农村种植时有的土壤种植时间时间长了就会出现土壤碱化比较严重,所以这时就需要耕地。先挖一条深沟,把地表的土壤翻入到沟地,在深层的土地翻到地表上来回的挖可以使土地变得更加的松软和湿润。这样是给土地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改良作用,那么在这耕地里种植庄稼,作物会长得更好。
因为有些土壤的下面会有坚硬的半截,这是不适合植物的根系的深入的,并且有些土壤是很久不种植,长期会适用化肥农药等就会对土地造成微生物减少,土壤内的病虫会增多,所以会导致土壤板结或者是酸化严重,这是不利于植物生长的,所以农民在播种前就一定要先耕地。
过去的农村采用的是犁地的方式翻动,土壤虽然简单,但是如今也有了高科技的拖拉机犁地,这样会使土壤进行更深的翻土地,所以农作物的产量也会增加,这和土壤的改变有很大的关系。因为一定要在播种前进行土壤改良,只有进行土壤改良,才会把土壤的价值达到最大化。
有人说农民种地赚不到钱,主要是因为投入太大,你怎么看?
农民(工)种地赚不到钱,主要是投入太大,还有靠天吃饭的因素,有的地方一水定乾坤,而有的地方只能靠老天爷下雨了,所以单单靠种地生活是不现实的。所以,改革开放以来才有许许多多外出务工的农民工组成了农民工大军,出目前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
按照社会发展的趋势来说,这不是一种坏的现象,而是一种社会重新分工的大趋势。不过,农民种地不挣钱这个现象也必须受到重视,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解决不好,国家安全和农村稳定问题就会受到威胁。个人以为,要解决这个问题,不只是增加种粮补贴,因为有的人得了补贴未必真正去种地。更不只是从农资降价方面着手,也不仅仅从提高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善水利条件着手,让种地有利可图,从而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要理顺当前农民的种地机制。
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村的土地条块分割,一家一户条条块块的土地,不仅不适合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农业新品种推广也受到了局限,而且因为一家一户的经营规模很小。农资购买成本也就飞高,一句话,其中的中介浪费就把农民坑苦了,所以,当前农村土地的关键问题在于集中,在于规模化经营。前几年,有不少地方就开始了土地流转这个新模式,有农民土地向一些农业大户集中,向一些农业企业集中,农民们得到了土地流转费,就出去打工了。但有些土地流转不规范,有些大户和农业企业对土地经营不善,有的半中间就跑路了,给农民的土地流转费往往会落不到实处。
前两年以来,我们这里实现了一种叫“土地托管”的种地新模式,山西省和之瑞农业专业合作社利用山西省农科院的科技优势,吸引农民将土地托管给合作社经营。相当于农民为自己的土地请了个保姆,农民不再需要自己种地,不再需要自己去购买农资,也不需要自己去地里打农药,更不需要自己去地里收获。只要付一定的种地费用给合作社,合作社就全包了!农民向合作社付的这部分费用并不需要农民自己掏腰包。而是因为合作社代替农民有规模地购买种子和化肥,从而使农资价格就降下来了,而且还可以使用高产新品种。第二因为合作社规模化种地,就可以使用机械化耕作,机械化植保,机械化收获,种地的费用就降下来了。第三是合作社统一收获,统一晾晒,统一出售,价格就比个人出售每斤涨了几分钱。
以上方方面面的因素凑起来,就给农民节约了生产成本,增加了种地收入。前两年秋天,土地托管的农户,平均每亩地增收50块钱左右,而且还不需要自己去种地,该干嘛干嘛,不影响自己去当农民工了。而且合作社还会雇佣一些当地农民工来操作机械,有些人在家门口就可以有工打了,又多了一份收入。这种模式是调动当前农民种地积极性的最有效的办法。土地荒不了,农民还有更多的钱来挣,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