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TA二钠螯合铁方法
EDTA二钠螯合铁方法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方法,主要用于测定水中的铁元素含量。该方法采用EDTA二钠进行铁元素螯合,进而形成配合物,从而实现对铁元素的分离和测定。
实验原理
EDTA二钠是一种能够与金属离子发生配位反应的螯合剂。在EDTA二钠的存在下,与铁元素形成的配合物的生成常数比水合离子生成常数大,进而实现对铁元素的选择性分离。通过分光光度法,可测定配合物的吸光度,从而计算出样品中铁元素的含量。
实验步骤
样品准备
取适量水样或水溶液样品加入烧杯中,用蒸馏水稀释至一定的体积,使得样品中铁元素的浓度在1-10mg/L之间。如需测定固体样品中的铁元素含量,则需要将样品先溶解于酸性溶液中,然后再进行稀释。
铁元素螯合
向样品中加入EDTA二钠溶液,使得EDTA二钠的浓度不低于2.5mmol/L。加入时要慢慢滴加,并充分搅拌,以便使得铁元素和EDTA二钠发生充分的反应。
配合物分离
加入过量的NH3·H2O溶液,使得样品呈现碱性,然后在70℃左右加热10分钟左右,以促进铁-EDTA配合物的充分形成。在配合物形成后,立即加入一定量的酒精,以分离出产生的固态配合物。
测定吸光度
将固态配合物转移到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去离子水进行溶解,然后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配合物的吸光度。通过与标准曲线的比较,就可以计算出样品中铁元素的含量。
实验注意事项
1. 所有试剂必须是纯净的,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
2. 加入EDTA二钠溶液时,要慢慢滴加,并充分搅拌,以便反应充分。
3. 加热过程中,要充分加热,以促进铁-EDTA配合物的形成。
4. 在配合物分离的过程中,加酒精时要慢慢倾倒,并用玻璃杆搅拌,以避免样品中的固态配合物沉积在容器底部。
实验优缺点
优点:
1. 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能够准确测定水中微量铁元素的含量。
2. 该方法针对性强,只测定铁元素含量,不会受到其他金属离子的干扰。
缺点:
1. 该方法需要进行加热反应,并需要进行配合物的分离,操作较为繁琐。
2. 该方法对EDTA二钠的使用量有要求,如果不加控制使用过量EDTA二钠,会影响测定结果。
实验应用领域
EDTA二钠螯合铁方法常用于水质监测、环境污染调查、食品检测等领域。对于水源地、工农业排污口等重要区域,进行水质分析时,该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测定水中铁元素的含量,从而判断水质是否达标。在食品检测中,针对含铁成分较高的食品,例如瘦肉、肝脏、蛋黄等,可以采用该方法进行铁元素含量测定,从而评估食品对人体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