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聊聊我最近在庄园里瞎折腾的“肥料”的事儿。
话说前段时间,我寻思着给我的小菜园添点儿“营养”,让那些可爱的蔬菜们长得更壮实。可去农资店转一圈,那些化肥的名字、成分,看得我头都大,而且总觉得不太放心。琢磨来琢磨去,还是决定自己动手,做点儿“土肥料”!
第一步:收集材料!
- 鸡粪: 我家后院养几只老母鸡,它们每天的“贡献”可不能浪费,赶紧收集起来。
- 厨余垃圾: 每天的菜叶子、果皮、剩饭啥的,也都留着,别扔!
- 落叶: 秋天扫落叶的时候,特意留一堆,准备沤肥用。
- 园土: 从菜园里挖一些土,用来调节湿度和增加微生物。
第二步:堆肥!
找个大塑料桶,底部钻几个孔,方便透气和排水。然后,就开始一层一层地堆:
- 先铺一层园土,打底。
- 然后是一层鸡粪,鸡粪可是好东西,肥力足!
- 再铺一层厨余垃圾,压实。
- 接着是一层落叶,增加碳源。
- 再盖一层园土,防止味道散发。
就这样,一层一层地堆,堆满整个桶。堆的时候注意保持湿度,太干就洒点水,太湿就加点干的落叶或园土。
第三步:翻堆!
堆好之后,就等着它慢慢发酵。但是,光等着不行,还得定期翻堆。我大概每隔一周就翻一次,把底部的材料翻到上面,上面的翻到底部,这样可以让发酵更均匀,温度也更均衡。
第四步:耐心等待!
这沤肥是个慢活儿,得耐心等待。我沤大概两个多月,期间一直注意保持湿度和翻堆。慢慢地,那些厨余垃圾、落叶,都开始腐烂分解,颜色也变得越来越深,味道也越来越淡,闻起来有点儿泥土的芬芳。
第五步:使用!
等到肥料沤好之后,就可以用!我把沤好的肥料挖出来,晒干,然后掺到菜园的土里。比例大概是1份肥料兑3份土。这样,菜园里的土就变得肥沃起来!
用自制的肥料之后,我发现蔬菜长得确实比之前更好。叶子更绿,个头也更大,吃起来也更有味道。而且用自己做的肥料,心里也更踏实,感觉更健康。
自制肥料虽然有点儿麻烦,但是好处多多:
- 环保: 变废为宝,减少垃圾。
- 健康: 不用化肥,更放心。
- 省钱: 鸡粪、厨余垃圾都是现成的,省一笔买肥料的钱。
沤肥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 控制湿度: 太干或太湿都不利于发酵。
- 定期翻堆: 保证发酵均匀。
- 耐心等待: 沤肥需要时间,别着急。
这回自制肥料的经历,让我觉得很有成就感。以后我还会继续摸索,争取做出更好的肥料,让我的小菜园越来越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