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施肥这档子事,我可真是有过教训,还挺深刻的。那还是前几年的事儿,刚搬新家,阳台上弄几盆花草,心里头那个美,就想着好好伺候它们,让它们长得旺旺的。
当时也是刚学着养花,啥都不太懂,就听人说施肥能让花长得开花多。正好楼下花店搞活动,买一堆肥料回来,有液体的,有颗粒的。看着说明书上写着要稀释多少倍,或者隔多久施一次,但我那会儿就有点心急,总觉得给足“营养”,它们就能立马给我“回报”,蹭蹭地长。
第一次“下重手”
记得特别清楚的是一盆绿萝,本来长得挺精神的,我就想着给它“加加餐”。拿那种颗粒状的缓释肥,寻思着这玩意儿是慢慢释放的,应该没事,就抓一大把撒在盆土表面。撒完之后,还特意多浇点水,想着能让肥料快点溶解下去。
结果?没过一个礼拜,我就发现不对劲。
- 叶子变样:原来绿油油的叶子,尤其是那些新长出来的嫩叶,叶尖和边缘开始发黄,有的地方甚至有点焦焦的,干枯。老叶子倒是还但新叶子明显蔫,没精神。
- 生长停滞:本来春天是长得最快的时候,结果那段时间它几乎就不长,一点新芽都看不到。
- 土不对劲:凑近闻,感觉盆土里有股说不上来的怪味,不是土腥味,有点刺鼻,像是化学品味儿。
排查与补救
一开始我还纳闷,是不是水浇多?还是晒太阳少?反复琢磨,把花盆搬来搬去,也没见好转。后来有天浇水,看到土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肥料颗粒,我心里“咯噔”一下,突然想起来:坏,是不是肥给多?
赶紧上网查查,又问问懂行的朋友,人家一看我描述的情况,就说:“你这八成是烧苗,肥害!”
这下可把我急坏,这盆绿萝养挺久,有感情。我赶紧动手补救:
- 扒掉表层肥:先把土面上那些还能看到的肥料颗粒给小心地扒拉掉。
- 大量浇水:然后把花盆搬到水池里,用清水哗哗地冲,让水从盆底流出来,反复冲好几遍。目的就是想稀释土壤里的肥料浓度,把多余的盐分冲走。这过程叫“洗肥”。
- 通风:冲完水后,把花盆放在通风好的地方,让多余的水分尽快蒸发掉,别沤根。
- 观察等待:接下来就是耐心等待,那段时间我停止任何施肥,浇水也比平时更注意,保持盆土微微湿润就行。
后来的事与教训
好在那盆绿萝还算“命硬”,被我这么一折腾,虽然缓很长一段时间,叶子黄不少,但总算是活过来。后来慢慢地又开始发新芽,虽然元气大伤,但看着它重新恢复生机,我这心里才算踏实点。
这回经历给我的教训太深刻:
- 施肥这事儿,真不能凭感觉,宁可少施,也别过量。所谓“薄肥勤施”才是硬道理。
- 不同的植物,不同的生长期,对肥料的需求是不一样的,不能一概而论,更不能“拔苗助长”。
- 买回来的肥料,一定要仔细看说明,严格按照比例稀释,别想
- 如果发现植物状态不对,要及时排查原因,施肥过量也是常见原因之一,别忽视。
从那以后,我给花施肥就变得特别小心翼翼。每次都比说明书上要求的浓度还要淡一点,次数也严格控制。毕竟养花是为怡情,要是好心办坏事,把花给“喂死”,那可真是得不偿失。这算是我养花路上交的一次“学费”,虽然有点心疼,但也确实学到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