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伙儿唠唠我自制“民间肥料”的事儿,这可不是啥秘密配方,就是我自己瞎琢磨,然后一点点试出来的,效果嘛还真不错!
说起来,我开始捣鼓这玩意儿,还是因为嫌弃外面卖的肥料太贵,而且总觉得不放心。咱自己种点菜,就图个健康,结果肥料都不知道啥成分,那还不如不种!我就琢磨着,能不能用家里的一些“废品”,自己做肥料。
第一步:找材料!
这可是个技术活儿,得动脑筋。我主要的材料来源就是厨房:
鸡蛋壳: 这玩意儿钙含量高,是好东西,不能浪费。收集起来,洗干净,煮一下(去膜),然后晒干,再用擀面杖啥的砸碎,越碎越
淘米水: 每天都有,直接倒掉太可惜。放个桶存起来,让它发酵几天,味道有点酸酸的就行。
菜叶子、果皮: 吃剩的菜叶子,烂掉的水果皮,都别扔。切碎一点,沤在土里,也是好肥料。
豆渣: 我家经常喝豆浆,剩下的豆渣也是宝贝。晒干,或者直接沤在土里,都是氮肥的好来源。
除厨房,还有:
草木灰: 烧柴火的灰,钾肥含量很高。
动物粪便: 这个得看情况,如果有条件弄到鸡粪、羊粪啥的,那是最好的。晒干,发酵一下,肥力很足。
第二步:沤肥!
材料收集的差不多,就要开始沤肥。我用的是一个大塑料桶,底部钻几个孔,透气透水。
先把桶底铺一层土,然后把菜叶子、果皮、豆渣啥的放进去,再撒点鸡蛋壳粉和草木灰。
然后,浇上淘米水,盖上盖子,放在阴凉的地方。
记得时不时翻一下,让它充分发酵。
沤肥的过程有点臭,要有心理准备。
大概一个月左右,肥就沤好。
第三步:使用!
沤好的肥,可以直接埋在花盆里,或者菜地里。
但是要注意,不要直接接触植物的根,容易烧根。
可以挖个坑,把肥埋进去,再用土盖上。
也可以把肥兑水稀释,然后浇花浇菜。
我一般都是两种方法结合着用。
我的经验
材料要多样化: 这样沤出来的肥,营养才均衡。
发酵要充分: 不然容易烧根,还容易招虫子。
用量要适度: 肥多烧死苗,这个道理大家都懂。
这“民间肥料”虽然土,但效果真不赖。我种的菜,长得绿油油的,而且味道也更最重要的是,自己做的肥料,心里踏实!
这只是我自己的经验,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摸索出更适合自己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