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这“伪肥料”,我可是真真切切地踩过坑,今天就跟大家唠唠我那次的经历,也算是给大家提个醒。
那是前年春天,准备给家里的几分菜地好好上点底肥。正好镇上赶集,看到一个摊位卖肥料,牌子看着眼熟,价格还比农资店便宜不少。摊主唾沫横飞,说得天花乱坠,什么“最新科技”、“进口原料”、“保证高产”,还指着包装袋上那些花里胡哨的功效给我看,说什么抗旱抗病特别厉害。
我当时也是贪便宜,心想牌子差不多,便宜点是好事,就买两大袋。扛回家拆开一袋,感觉这肥料,颜色有点发灰,不像以前用的那么纯,颗粒也不是很均匀,有的粗有的细。不过也没太在意,想着可能批次不一样,就给撒地里。
肥料下地后的不对劲
结果?过个把月,地里的菜苗长得是蔫唧的,一点精神都没有。跟邻居老王家一比,人家那菜叶子绿油油的,壮实得很。我就纳闷,明明肥没少上,怎么效果这么差?
我心里开始犯嘀咕,是不是肥料有问题?就把剩下没用完的那袋肥料又翻出来,仔仔细细地看。
仔细检查发现猫腻
这一看,问题就出来:
- 包装袋:摸着就不太对劲,有点薄,不像正规厂家的那么厚实。上面的印刷也糙,特别是那个生产厂家的地址,印得模模糊糊的,电话号码也看着别扭,打过去试试?果然是空号。
- 标识信息:再看那些必须有的信息,比如生产许可证号、执行标准啥的,虽然印上去,但字体歪歪扭扭,看着就不正规。那个氮磷钾含量标得老高,我心里琢磨着,真有这么高含量,能卖这个价?
- 肥料本身:我又抓一把出来仔细闻闻,几乎没啥味儿。以前用的复合肥,多少有点氨味或者其他化学味。这袋子倒跟土差不多。
我这才反应过来,八成是买到伪肥料!里面估计没多少有效成分,说不定就是拿点没用的填充料,掺点有颜色的东西,再套个印着高含量的袋子来骗人。怪不得菜长不起来,根本没吸收到啥营养。
吃一堑,长一智
自打那以后,我买肥料就特别小心。再也不敢贪小便宜,也不轻信那些吹得天花乱坠的广告。买肥料的时候,我都会:
- 看包装:正规厂家的包装袋,印刷清晰,厂名、厂址、电话、生产许可证号、肥料登记证号、执行标准、有效成分含量、净重这些信息都得有,而且清清楚楚,没有错别字。袋子摸起来也得结实。
- 查信息:现在手机方便,有些信息比如肥料登记证号,可以上网简单查一下,看看是不是真的存在,跟包装上能不能对上。
- 闻气味、看外观:不同肥料有不同气味和颜色,比如碳铵有强烈的氨臭味,过磷酸钙有酸味。要是肥料没啥味,或者颜色看着很奇怪,颗粒大小非常不均匀,就得留个心眼。
- 不信夸大宣传:肥料就是补充作物营养的,说什么能抗旱、抗病、治虫,那基本都是瞎扯淡,遇到这种宣传,扭头就走。
反正,这农资可不是小事,关系到咱一年的收成。买的时候多看、多问、多比较,别像我一样,图便宜吃大亏。希望我这点实践经历,能帮大家避开“伪肥料”的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