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这个“肥料钻”,就是我自己瞎琢磨出来的一套给花草喂食的办法。一开始也是摸不着头脑,看着院子里那几棵半死不活的玩意儿,心里头那个急。
为啥要搞这个?
最早就是图省事,买的那些复合肥,直接撒土面上,太阳一晒,风一吹,感觉没多少能到根上去。浇水时候,又容易冲跑,浪费不说,效果也不看着网上人家养的花那个精神,我琢磨着是不是喂食的方法不对头。
选肥料也头疼
后来就开始研究肥料。市面上牌子太多,什么奥绿,看着挺高级,说是进口缓释的,颗粒状。还有国光,搞农药化肥的老牌子。更大包的那种,像史丹利,那是给大田用的,咱这小打小闹用不上。挑来挑去,还是觉得颗粒状的缓释肥用着方便,不容易烧苗,肥效也长点。就选类似奥绿那种的,不用老惦记着施肥。
开始动手“钻”
选好家伙,就该动手。我这“肥料钻”土得很,没啥高科技。
- 第一步:扒拉土。找个小铲子,或者干脆就用手,在离着植物根部大概十来公分远的地方,轻轻扒开表面的土。不能太靠近根,怕烧着;也不能太远,怕够不着。
- 第二步:挖小坑。扒开土之后,我就用个小棍子或者手指头,往下戳几个小洞,大概几厘米深,不用太深。这就是我理解的“钻”,把肥料往根附近“钻”进去。
- 第三步:放肥料。按照说明上的量,抓一小撮颗粒肥,小心地放到挖好的小洞里。每个洞放几粒,分散开,别堆一块儿。
- 第四步:盖上土。把肥料放进去后,再把之前扒拉开的土给盖回去,轻轻拍实一点。这样肥料就在土里头,浇水也不容易冲走,慢慢释放养分。
实践效果咋样?
这么搞几次之后,感觉还是有点效果的。起码不像以前那样,肥料撒表面,一阵风就没。埋到土里后,浇水的时候感觉能慢慢渗透下去,植物的叶子看着是比以前绿,长得也精神些。虽然麻烦一点,每次都要扒拉土、戳洞,但感觉肥力利用率高,心里踏实。
这法子不一定科学,就是我自己瞎折腾的经验。反正我觉得挺好使,肥料用得省,效果也看得见。种东西嘛就得多动手试试,找到适合自己的法子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