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聊聊我最近在老家搞的“地利肥料”,这名字是我自己起的,听着就接地气,就是利用咱们农村的优势,自己沤肥,改良土壤,种点放心菜。
说干就干,我先是把家里的一个闲置角落清理出来,准备做个简易的堆肥池。这堆肥池也不用太讲究,用砖头围起来就行,关键是要通风透气。
接下来就是收集材料,这可是重头戏。我主要收集以下几种:
菜叶、果皮:平时做饭剩下的菜叶子、烂掉的水果皮,都是好东西,别扔!
秸秆、杂草:田里收割后的秸秆,路边的杂草,晒干都可以用。
动物粪便:这个得跟邻居借点,鸡粪、猪粪、羊粪都行,但一定要充分腐熟,不然烧根。
园土:普通的园土,主要起个混合的作用。
材料收集齐,就开始堆肥。我用的方法很简单,就是一层一层地堆。先铺一层秸秆,再铺一层菜叶果皮,再撒点动物粪便,盖上一层园土。就这样一层一层地堆起来,堆到差不多一米高。
堆好之后,就要开始翻堆。这翻堆很关键,可以加速肥料的腐熟。我一般是每隔一个星期翻一次,用铁锹把底下的翻上来,上面的翻下去,让所有的材料都充分接触空气。
翻堆的时候,要注意湿度。太干,可以洒点水;太湿,就加点干的秸秆。理想的湿度是,用手抓一把堆肥,能攥出水,但不会滴下来。
大概经过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堆肥就基本腐熟。腐熟的堆肥,颜色会变黑,质地也会变得松软,闻起来没有臭味,而是一种泥土的香味。
沤好的肥,我先在自家菜地里试用。种点小白菜、生菜、香菜啥的,长得那叫一个绿油油,水灵灵的,吃起来也特别香。邻居看也眼馋,都问我秘诀。
后来我还把沤好的肥用到果树上。我家的几棵梨树,以前结果不多,而且果实也不大。用自制的地利肥料后,结果明显多,而且果实也更大,口感也更好。
这“地利肥料”的好处真是不少:
改良土壤:增加土壤的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让土壤更疏松透气。
提供养分:为作物提供全面的营养,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
环保:变废为宝,减少垃圾污染,保护环境。
自制肥料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要充分腐熟:未腐熟的肥料会烧根,还会传播病虫害。
要适量施用:过量施肥会造成肥害,反而不利于作物生长。
要注意卫生:堆肥过程中可能会滋生细菌,要注意个人卫生。
自制“地利肥料”是个不错的选择,既能改良土壤,又能种出放心菜,还能保护环境,一举多得。大家有兴趣的,不妨也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