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上肥料这事儿,真是每年都得琢磨。刚开始那会儿,我也不懂,看人家用啥我就跟着用结果有时候烧苗,有时候又没啥效果,白费力气。
我的摸索过程
最早就是去市场买那种花花绿绿包装的复合肥,看着挺专业。一股脑撒下去,想着越多越好呗。结果?好家伙,那几颗月季叶子边儿都黄,明显是肥给多,烧着根。那次可把我心疼坏,之后就不敢乱来。
后来我就学乖点,开始琢磨这肥料包装上的氮磷钾是啥意思。大概知道氮管叶子,磷管花和果,钾管根和杆。知道这个,心里稍微有点谱。买肥料的时候,我会看看这比例,比如春天叶子刚长,我就挑氮多点的;要开花,就找磷钾高点的。
实践是这么搞的:
- 打底肥:每年开春,或者种菜前,我都会先弄点底肥。一般是用那种发酵好的鸡粪或者羊粪,就是味儿大点,但感觉对土我会把这些有机肥和我自己沤的堆肥掺和到一起,翻地的时候就埋进土里。这玩意儿劲儿比较慢,但管得久。
- 追肥:等植物长起来,看着有点缺营养,比如叶子发黄,长得慢,就得追肥。这时候我通常用速效的肥。有时候是买的复合肥颗粒,撒在根部周围,离杆远一点,然后浇水。有时候也用那种水溶肥,兑水稀释,直接浇根,或者图省事直接喷叶子。喷叶子这个据说吸收快,特别是苗蔫唧的时候,喷点叶面肥,好像是能缓过来快点。
- 看情况调整:不是说所有植物都一个喂法。种菜的,那得多上点心,毕竟是要吃的。种花的,就看它长势,别太过也别太缺。像草坪,春天暖和就撒点专门的草坪肥,让它快点绿起来。
一些经验教训
有几点是我自己折腾出来的体会:
第一, 上肥料不能太心急,尤其是化肥,宁可少点,分多次给,也别一次给太多。薄肥勤施,老话还是有道理的。
第二, 看天。下大雨前别施肥,刚施完肥就被冲跑,等于白干。最好是选个阴天或者傍晚,土壤有点湿润的时候弄,吸收好点。
第三, 有机肥和化肥搭配着用感觉效果更光用化肥,地容易变硬,感觉植物长得是快,但不壮实。掺和点有机肥,土松快,植物根也扎得深,不容易生病。
第四, 别迷信啥特效肥。很多时候就是基础的氮磷钾,加上点有机质,保证这些,植物一般就差不。关键还是得看植物自己的反应,它长得好不叶子颜色正不正,这比啥说明书都准。
反正我现在上肥料就是这么一套流程,先打底,后追肥,有机无机结合着来,看天看苗情,少量多次。虽然不能说多专业,但至少我院子里那些花花草草,还有那几垄小菜,长得还都挺精神的。这玩意儿就是得多实践,多观察,慢慢就有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