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搞这个有机肥,一开始也是没办法。外头买的肥,用着感觉效果也就那样,还挺费钱。而且家里厨房天天出那么多垃圾,菜叶子、果皮啥的,直接扔觉得怪可惜的,总琢磨着能不能废物利用一下。
我的捣鼓过程
最早就是瞎弄。找个破塑料桶,底下钻几个眼儿透气。然后就把厨房里的那些玩意儿,什么烂菜叶、香蕉皮、鸡蛋壳、喝剩的茶叶渣、咖啡渣都往里扔。院子里扫的那些枯树叶子,也顺手扔进去不少。
关键一步来:光有湿的(就是那些厨余垃圾)不行,还得有干的(比如枯叶、碎纸箱)。我学到的经验是,干湿搭配着来,一层湿的铺一层干的,像做三明治似的。这样不容易发臭,还能透气。你要是光扔湿垃圾,那味道,啧啧,能把苍蝇都熏跑,邻居都得有意见。
我还往里面掺点土,就是院子里挖的普通园土。听人说土里有微生物,能帮着发酵。也不知道真假,反正就掺点。
水量控制也挺重要。不能太干,也不能太湿。就保持那种潮乎乎的感觉,用手抓一把,感觉湿润,但又挤不出水来,那就差不多。
然后就是盖上盖子(别盖太死,留点缝透气),放角落里不去管它?不行!
- 隔个一两周,得想起来用个棍子或者小铲子给它翻腾一下。从底下往上翻,让它透透气,也让里面的东西均匀接触。
- 刚开始可能会有点酸臭味,别怕,多加点干料(枯叶、碎纸屑),多翻几次就好。
- 如果感觉里面太干,就稍微洒点水。
等待和结果
这玩意儿急不来。我那第一桶,差不多等有两三个月。期间就看着那满满一桶垃圾慢慢变少、颜色变深。一开始乱七八糟的颜色,都变成深褐色的。
等到啥时候算好?
- 闻味道:没有那种烂菜的臭味,变成一种泥土的清香味,或者说像雨后森林里的那种味道。
- 看样子:里面的东西都看不出原来的样子,变成松散、均匀的深褐色或者黑色的小颗粒。
- 摸手感:摸上去是松软的,有点潮湿,但不会黏一手泥。
达到这几点,基本上就算成功。我把这些弄好的肥,掺在花盆土里,或者直接撒在菜地里,稍微用土盖一下。感觉种的花草确实长得精神多,叶子绿油油的,开花也多。种的几棵小番茄,结的果子感觉味道也浓点,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哈哈。
自己动手做这个有机肥,虽然麻烦点,需要点耐心,但看着那些厨余垃圾变成有用的肥料,心里还是挺得劲的。省钱倒是主要是觉得环保,而且用自己做的肥养出来的花草,感觉就是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