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今天就来跟大家唠唠我捣鼓这个“肥料兽”的经历。起因挺简单的,就是我那块地,种啥啥不长,一看就是缺肥料。自己吭哧吭哧搞,效率太低,累得够呛,效果还一般。
起心动念
后来听人说,好像有种叫“肥料兽”的东西,能自个儿产肥料,省事儿。一开始我还不信,觉得哪有这么好的事儿。但实在是被缺肥搞怕,就想着,试试呗,死马当活马医。
准备工作
打听一圈,才知道这玩意儿不好弄。你得找对地方,据说是在一片特定的湿地附近,草木特别茂盛的那种。光找到地方还不行,还得准备点“诱饵”。
这个诱饵就有点意思,不是啥稀奇玩意儿,就是要很多很多新鲜的草料和一些特定的发光孢子。为这,我先跑去大草原,割好几天的草,那草打掉后偶尔会出点奇怪的种子,攒起来。
- 割草: 花大半天,弄一大堆。
- 找孢子: 这玩意儿晚上才亮,得摸黑去阴暗潮湿的林子里找,被蚊子咬好几口。
然后把这些草料和孢子按照某个模糊的比例混在一起,弄成一团黏糊糊的东西,据说这就是“肥料兽”喜欢的口味。
寻找与“互动”
带着这坨“诱饵”,我就去那片传说中的湿地。环境确实不一样,空气里都有股子土腥味混合着植物的甜味。我在那转悠好久,把诱饵分成几小份,放在几个我觉得可能有戏的地方。
等等,一开始啥动静没有。我心想该不会是骗人的。就在快没耐心的时候,其中一处放诱饵的地方,旁边的灌木丛悉悉索索响起来。
我蹑手蹑脚过去一看,真有个怪模怪样的东西在那拱诱饵。长得,有点像个大号的甲虫,又有点像个土堆,背上还长着几撮绿毛,看着就挺“肥”的。这就是“肥料兽”?
它吃得挺投入,没搭理我。我就趁机慢慢靠近,也没敢有啥大动作。等它吃完诱饵,好像挺满意,就往旁边一趴,不动。然后神奇的事发生,它身下的地面,慢慢渗出一些深色的、油亮亮的物质,闻着有股强烈的发酵味,但意外不难闻,反而有点像雨后森林泥土的味道。
成果与使用
我赶紧拿随身带的小铲子和桶收集一点,回去一试,效果拔群!比我自己弄的那些强太多。这“肥料兽”好像吃饱就会在原地待一段时间,持续地产出这种好东西。
摸清规律后,我就定期去喂它点草料和孢子混合物,它也就老老实实待在那片区域,成我的专属肥料供应商。虽然前期准备和寻找过程费点劲,但比起之前手动搞肥料,现在简直是天上地下的区别。
现在我那地里的庄稼长得那叫一个旺盛,总算是解决心头大患。这“肥料兽”,还真是个实在的好帮手。
行,今天就先分享到这。整个过程就是这么个情况,希望能给有同样烦恼的朋友一点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