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这个液体肥料,我这几年用下来,真是有点儿心得,也踩过不少坑。今天就跟大家唠唠我这实践过程里,感觉到的液体肥料的好处和坏处。
最早的时候,我跟大多数人一样,用的都是那种颗粒状的固体肥料。撒在地里,然后浇水。但问题很快就来,有时候,那肥料撒得就不均匀,这边多那边少。还有的时候,特别是天冷或者水浇得少的时候,那颗粒半天化不开,感觉效果出不来,心里急得很。
后来听农资店老板还有一些老把式说,现在有液体肥料,方便,吸收快。我这人就喜欢捣鼓新东西,想着“方便”、“吸收快”这俩词儿,就动心,决定买来试试。
第一次去买,嚯,架子上摆得满满当当,各种牌子,看得我眼花缭乱。有的包装上印着外国字,打着“进口”的旗号,价格也高出一截。我当时心里也犯嘀咕,这玩意儿真是进口的?还是就是个噱头卖高价?咱也分不清。还有些瓶子上标的那个氮磷钾含量,数字标得吓人,比如我见过一个标着啥0-500-400的,我虽然不懂具体标准,但直觉就告诉我这不太靠谱,太夸张。
没辙,只能自己摸索着挑。我就学着人家说的几招:
- 先看看:拿起瓶子对着光瞅瞅,尽量选那种看起来清亮、透明的,没啥浑浊,瓶底也看不见啥沉淀疙瘩的。那些黑乎乎的腐植酸啥的除外,但就算不透明,也不能底下有厚厚一层渣子。
- 再掂掂:拿在手里感觉感觉分量,同样大小的瓶子,要是轻飘飘的,总觉得里面料不足。
- 闻一闻:打开盖子(要是能闻的话)闻闻气味,有点氨味可能正常,但要是有刺鼻的怪味或者化学味太重,我一般就放下。
挑几次,也算有点经验。买回来第一次用,按照说明兑水稀释。这确实是个优点,兑水搅和一下就行,不像固体肥还得等它慢慢溶解。我当时是用喷壶和水桶浇灌的,直接浇到作物根部。确实省事儿不少。
用一段时间,观察作物的长势。感觉上,用液体肥料的菜,好像见效确实快一些,叶子颜色变得绿油油的速度比较明显。而且因为是溶在水里浇下去的,养分分布肯定比我瞎撒颗粒均匀多。这是我体会到的液体肥料的第二个优点:吸收快,施用均匀。
后来我搞滴灌系统,那液体肥料简直就是绝配!直接加到滴灌系统里,跟着水一起慢慢滴到根部,又省力又均匀,效果杠杠的。
但是,用这么久,缺点也体会得真真切切:
- 贵:总体算下来,买液体肥料花的钱,通常比买效果差不多的固体肥料要多一些。虽然用着方便,但这成本确实高点。
- 肥效短:感觉效果来得快,去得也快。不像有些固体复合肥或者控释肥,肥效能持续挺长时间。用液体肥,就得隔三差五地补,施肥频率要高一些。
- 容易踩坑:市场上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我后来也买到过几次不太好的,打开一看浑浊,甚至有沉淀,用下去效果就大打折扣。辨别起来还是需要点经验,不像固体肥那么直观。
- 浓度问题:有些液体肥看着一大桶,但有效成分含量可能并不像想象的那么高,买的时候得看清楚标识,不能光看体积。
经过这几年的实践,我现在是这么干的:
看情况用。
比如育苗期,或者作物急需补充营养的时候,我会用液体肥料,因为它见效快。搞滴灌的时候,液体肥料也是首选,方便均匀。
但对于需要长效肥力支撑的阶段,我还是会用固体肥料或者有机肥打底,或者用那种缓释、控释的颗粒肥。这样结合着用,感觉效果更也更经济。
液体肥料这东西,有它的也有它的不方便、吸收快、施用均匀是它的优点,但价格贵、肥效短、质量不好挑是它的缺点。关键还是看你怎么用,用在什么地方,还有就是买的时候,真得擦亮眼睛,多看多比较,别光听人家吹得天花乱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