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着阳台那几盆菜,心里头有点不得劲。叶子黄不拉几的,蔫蔫的,一点精神都没有,长得也慢吞吞。琢磨半天,估摸着是土里没啥营养,就是老话说的,缺肥料。
以前图省事,偶尔会买点现成的肥回来撒撒。但最近想着,咱自己家里天天产生那么多“废料”,啥果皮、菜叶、淘米水,扔也怪可惜的,不如自己动手搞点肥料试试看,还能省点钱,多环保。
我的捣鼓过程
第一步,收集家伙事儿。
我就先从厨房下手。平时削下来的水果皮,像香蕉皮、苹果皮啥的,还有择菜剩下的烂叶子、菜梗,这些我都没扔,专门找个带盖的小桶先攒起来。还有每天淘米的水,以前都是直接倒掉,现在也特意留下来,装在一个大点的旧塑料瓶里。对,还有喝完豆浆剩下的豆渣,鸡蛋壳也没放过,都觉得是好东西。
第二步,开始处理和混合。
攒几天的厨余垃圾,看着差不多,我就找个大点的闲置塑料桶,那种带盖子的,防止味道太大。我把收集到的果皮、菜叶稍微切碎一点,想着这样烂得快些。然后一层厨余,铺一层薄薄的土(就从花盆里挖点),有人说这样可以帮助发酵还能吸掉点味道。鸡蛋壳我特地洗干净,晒干敲碎也扔进去。豆渣也一股脑倒进去。
至于淘米水,我是单独放的。听说直接用或者稍微放几天发酵一下再用都行。我就先放几天,感觉有点酸味才用。
第三步,加水和密封。
往那个大桶里加点水,不用太多,就是让那些料都湿乎乎的就行。然后把盖子盖严实。我把它搬到阳台角落,一个不碍事又有点阳光的地方,想着温度高点可能发酵快些。
第四步,就是漫长的等待和观察。
- 耐心等待: 这玩意儿不能心急,得让它慢慢“烂”。夏天温度高,大概个把月,冬天就得更久。
- 中间翻腾: 隔个一两周,我会打开盖子用根棍子翻动一下,透透气,也让它发酵得均匀点。刚开始那味道确实有点冲,不过盖上盖子就好多。
- 淘米水那边: 那个发酵的淘米水,我等大概一个星期左右,就觉得差不多。用的时候,我可不敢直接浇,兑好多好多的清水,稀释得淡淡的,才给那些菜浇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