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今天跟大家唠唠我捣鼓的这个“活肥料机”。起因挺简单,就是觉得家里那些厨余垃圾,菜叶子果皮啥的,直接扔怪可惜,堆肥,又慢,夏天还有味儿。我就琢磨着,能不能搞个快点的,还能出好肥料的东西。
最初的想法
一开始也没想得多复杂,就是要一个能“消化”厨余的玩意儿。我寻思着,得有氧气,不然就成臭坑。还得能方便往里加东西,也方便把弄好的肥料掏出来。脑子里就画个大概的图,一个桶,底下能出料,中间得想办法通气。
找材料和动手
这事儿就动手干起来。先是翻出来一个以前不用的大塑料桶,带盖子的那种,结实。关键是通气,我就找个旧的小鱼缸气泵,劲儿不大,但应该够用。然后找些细塑料管,就是那种水族箱里用的,还有一块纱窗布剩的料子。
- 先把桶底下稍微改造一下,开个小口,方便以后掏肥料,临时用块板子先挡着。
- 在桶的中间和底部钻不少小孔,想着让气能进去。
- 把那些细塑料管也钻上眼儿,盘几圈放在桶底,接到外面的小气泵上。
- 桶底铺一层那个纱窗布,再垫点碎石子,防止管子被堵住。
上面这些弄基本上架子就搭起来。看着挺粗糙,不过咱这是实践,先用起来再说。
开始试运行
第一次往里加东西,我放些菜叶子、果皮,还掺点土和以前剩下的干树叶。想着不能太湿,也不能太干。然后把小气泵插上电,让它开始往里打气。心里也没底,不知道行不行。
头几天没啥大动静,就是感觉桶里有点热乎气。过大概一个礼拜,打开盖子闻闻,有点酸味,但是不臭,这让我觉得有戏。里面的东西明显看着蔫下去不少,颜色也变深。
发现问题和改进
试着用一段时间,发现几个问题。一个是,有时候底下会积水,气泵打气好像有点费劲。另一个是,分解速度虽然比自然堆肥快,但还是没达到我最理想的状态。
我就琢磨着改进:
- 在桶底下那个出料口加个简单的龙头开关,这样积攒的液体肥就能方便接出来用,也不会沤着底部。
- 重点来,我搞点蚯蚓回来,就是那种专门处理垃圾的红蚯蚓。小心翼翼地放进桶里,想着让它们也帮帮忙。这下才真有点“活”肥料机的意思。
现在的效果
加蚯蚓,又解决积水问题后,效果是真不一样。桶里的温度一直保持温温的,打开盖子是一股泥土发酵的味儿,不难闻。厨余垃圾放进去,过段时间就看不见原来的样子,变成黑褐色的、松散的肥土。底下那个龙头偶尔接点液体出来,兑水浇花,花长得贼精神。
现在基本上家里的厨余垃圾都有去处,隔一段时间就能从底下掏出不少好肥料来,拌在土里种菜种花,感觉土质都变好不少。这机器虽然看着简陋,但确实实用。
总结几句
整个过程就是边干边学,动手之前想得再不如实际操作一遍。材料不一定非要买新的,很多旧东西都能利用起来。这“活肥料机”现在运转得挺也算是没白折腾。主要是看着那些垃圾变成有用的肥料,心里头挺得劲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