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用黄豆当肥料这事儿,我也是琢磨挺久才动手的。主要是,外面买的那些肥,要么贵,要么用着心里不踏实,总觉得化学东西太多。后来听老一辈人念叨过,说以前他们就用黄豆沤肥,效果好得很,我就动心思,寻思着自己也试试看。
开始动手
第一步,找豆子。 我没特意去买新的,就翻箱倒柜找点家里放有点久的干黄豆,感觉有点陈,正好废物利用。量不用太多,我第一次就用大概半斤左右,试试水。
接着就是泡豆子。 这个得有耐心,把干黄豆扔盆里,加水没过豆子,多加点,因为它会吸水膨胀。我一般是头天晚上泡上,第二天中午或者下午才开始弄,差不多泡个十来个小时,豆子都泡得胖乎乎的。
然后是煮豆子。 泡好的豆子捞出来,放锅里,加水刚没过豆子就行。开火煮,煮开就行,不用煮得特别烂糊,目的就是把它煮熟,方便后面发酵。有人说煮烂点我试过,感觉差别不大,煮开锅,再稍微滚个几分钟我就关火。
发酵是关键
这一步最重要,也最有“味道”。 煮好的豆子稍微晾凉一点,别太烫手就行。找个干净的塑料桶或者大点的塑料瓶,我用的是一个旧的油桶,洗干净。把煮好的豆子连同煮豆子剩下的一些汤水(不用太多,稠乎乎的就行)一起倒进桶里。
重点来:盖盖子。 千万不能把盖子拧死!不能拧死!不能拧死!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因为黄豆发酵会产生气体,拧死里面气压一大,容易把瓶子或者桶给撑爆,那场面可不好看。我就虚盖着,或者在盖子上扎几个小孔,能透气就行,主要也是防止小虫子跑进去。
然后就是找地方放着。 我把它放在阳台角落比较暖和又不碍事的地方,太阳别直晒。接下来就是漫长的等待。
这个发酵时间可不短,得看温度。夏天快一点,个把月可能就行,冬天就慢多,可能得两三个月甚至更久。怎么判断好没
- 闻味儿: 会有一股特殊的酸臭味,刚开始可能有点冲,后面味道会变得醇厚(?)一些,反正就是腐熟的味道。
- 看状态: 里面的豆子会变得非常软烂,甚至有点糊状,颜色也会变深。
我中间会偶尔晃晃桶,让它发酵均匀点。这个过程确实味道不咋地,家里人有意见的话得提前沟通
怎么用和效果
发酵好的黄豆肥劲儿很大,千万不能直接用! 太浓,容易烧根,特别是小苗。我都是兑水 用的。
怎么兑? 这个没有绝对标准,得看你发酵的浓度和你浇的花草大小。我一般是取上面比较清亮的肥水,按照大概1:20或者1:30的比例兑清水,也就是一份肥水加二三十份的清水。刚开始用的时候,宁可稀一点,也别太浓。用几次看看植物反应,没问题再适当增加点浓度。
怎么施肥?
- 浇灌: 就用兑好的肥水,像平时浇水一样浇在盆土里,注意避开叶片,尽量沿着盆边浇。
- 埋渣: 底下发酵剩下的豆渣,也可以用。在远离植物根部的地方,挖个小坑,埋进去一点点豆渣,然后盖上土。这个肥效更持久,但是也要注意别埋多,也别离根太近。
我一般是十天半个月用一次稀释的肥水,埋渣的话,一两个月甚至更久才弄一次。
效果嘛我觉得挺明显的。 用自己沤的黄豆肥之后,感觉家里的几盆月季、还有种的葱和小番茄,叶子确实更绿、更厚实,长得也壮。特别是开花植物,感觉花苞也多点。对比之前光用清水或者偶尔买点复合肥,效果要好一些,而且感觉土壤也松散点。
用黄豆自己沤肥,优点是成本低(特别是用陈豆子),肥效好,纯天然。缺点就是费时间,发酵过程味道比较大,使用的时候需要注意稀释比例,不然容易出问题。如果你不怕麻烦,对味道有一定承受能力,又想给花草弄点好“口粮”,自己动手做黄豆肥还是挺不错的选择。反正我是觉得挺有成就感的,看着自己捣鼓出来的东西让花草长得更那感觉,不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