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捣鼓种东西那会儿,看着别人家那菜长得油绿油绿的,我家的就蔫唧,心里那个急。后来才知道,光浇水不行,还得喂它们点“粮食”,也就是肥料。
一开始图省事,也搞不懂那么多名堂,就去农资店随便买点儿,看着包装花里胡哨的,广告打得响,就觉得肯定结果?要么用下去没啥动静,要么就是劲儿太大,把小苗给烧死,真是交不少学费。
后来慢慢琢磨,也跟村里几个种地老把式请教下,才稍微摸到点门道。他们说,买肥料不能光看便宜或者包装好看,得看是干啥用的,还要看咱自家的土是啥样的。
我常用的几种肥
折腾几年,家里也常备几种肥,算是自己用着比较顺手的:
一种是氮肥,主要是长叶子的。 像尿素这种,劲儿大,撒一点下去,那叶子很快就变得绿油油、厚实。但用的时候我特别小心,一定得少撒点,或者兑水稀释再浇,不然容易烧根烧苗。尤其是小苗期,更不敢乱用。
再就是磷肥,管开花结果的。 像过磷酸钙,我一般是在植物要开花前或者栽种的时候,混到土里当底肥用。感觉用之后,根系能扎得更深,后面开花坐果也确实好一些。听人说,有些酸性土用这个效果更不过我这边的土还行,就没太讲究。
还有钾肥,主要是让杆子硬朗,果实饱满,抗病能力强点。 硫酸钾、氯化钾这些我都试过。比如种番茄、土豆,后期用点钾肥,感觉果实能长得更瓷实,味道也好点。不过要注意,有些作物怕氯,像红薯、烟草这些,就不能用含氯的钾肥,得用硫酸钾。
后来又搞明白复合肥和有机肥。 复合肥就是氮磷钾按比例掺好的,用起来方便,不用自己瞎配。现在市面上种类特别多,各种作物专用的都有,我有时候图省事也会买点。有机肥,像发酵好的鸡粪、羊粪,或者自己沤的堆肥,这种肥效慢一些,但对改良土壤特别用地不容易板结,感觉土质会变松软。我现在每年都会往地里埋一些自己沤的肥,虽然味道大点,但效果是真不错。
我的几点小体会
用这么些年肥料,我自己总结几点土经验:
- 看土用肥: 我家这边土有点黏,我就多用点有机肥掺和一下,感觉透气性好多。要是沙土地,保水保肥能力差,就得少量多次地施肥。
- 看苗用肥: 小苗期少用或者不用浓肥,主要靠底肥。等苗长壮,需要开花结果,再追对应的肥。不能一概而论。
- 别贪便宜: 买肥料真不能只图便宜,有些劣质肥,要么含量不够,要么掺不好的东西,用反而害庄稼。我一般都去熟人开的或者信誉好点的店买,买之前也看看包装上的说明,至少得是正规厂家的。
- 少量多次是王道: 宁可少施几次,也别一次性下猛料。尤其是化肥,浓度高,容易出问题。我现在基本都是薄肥勤施。
反正种东西这事儿,肥料是个关键环节,但真不是越多越也不是越贵越得根据自己种的东西、土壤情况和植物长势来调整。我这就是自己瞎折腾出来的一点记录,不一定科学,但都是实践出来的,希望能给大家提个醒,少走点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