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这个豆渣,得从我家自己打豆浆说起。以前是图干净卫生,后来就习惯,每天早上都打。打完豆浆,那豆渣每次都剩下一大碗,黄白黄白的,看着挺有营养,直接倒掉,心里老觉得不得劲,太浪费。
那时候刚好在阳台上瞎鼓捣种点葱蒜小番茄啥的,就琢磨着,这豆渣能不能给它们当肥料用?听人说过好像可以,营养肯定有嘛蛋白质、乱七八糟的维生素啥的。
第一次瞎搞的教训
一开始我也不懂,想着这玩意儿埋土里不就自己烂吗?跟落叶似的。我就挖个坑,直接把新鲜豆渣给埋花盆边上。结果你猜怎么着?没过几天,那几棵小苗苗叶子开始发黄、打蔫,一副要死不活的样子。我当时还纳闷,咋回事?后来上网一查,又问问小区里养花的老手,才知道,新鲜豆渣直接埋土里会发酵,发酵的时候会发热,把植物的根给烧坏!这叫“烧根”,而且还容易招小黑飞,那段时间阳台上虫子都多。真是好心办坏事,差点把我那几棵宝贝苗给整没。
老老实实学发酵
吃亏就得学乖。我就到处看人家是怎么弄的。都说要先“沤熟”,也就是发酵腐熟才能用。听起来好像挺麻烦,但总比烧死苗强。
我找个之前吃完油剩的大塑料油桶,那种5升装的,把口子剪大点方便装东西。先把桶里里外外刷干净,然后把攒几天的豆渣一股脑倒进去。
接下来就是加东西。有人说加水,有人说加土,也有说加点红糖或者酸奶促进发酵的。我这人比较糙,就按自己的想法来:
- 往桶里倒些豆渣。
- 又加些水,没具体量,看着豆渣湿乎乎的就行,别太干也别太稀成汤。
- 然后我跑到楼下挖点没怎么施过肥的普通园土,掺进去,大概豆渣和土看着一半一半,想着土能吸附点味道,也能提供点微生物。
- 用棍子搅和匀,感觉像和泥巴差不多。
关键一步来:盖盖子。不能完全密封死,据说发酵会产气,怕把桶给嘣。也不能敞着口,那味道,啧啧,尤其刚开始几天,真有点上头。我就把盖子虚掩着,或者在盖子上扎几个小孔透气。然后把这桶玩意儿挪到阳台角落,一个不碍事、太阳晒不太到的地方,眼不见心不烦。
漫长的等待和使用
接下来就是等。这发酵时间,真没个准信儿。夏天天气热的时候,感觉快一些,大概个把月?能闻到那股刺鼻的酸臭味慢慢变淡,有点像酱渣或者酒糟的味道,颜色也变深,看着没那么恶心。要是春秋天或者冬天,温度低,那时间就得加倍,俩仨月都有可能。期间我手欠,忍不住打开看过几次,那味儿…反正不建议老打开看,让它自己慢慢变化就
等感觉差不多“熟”,用的时候我也特别小心。不敢直接用浓的。我是舀出来一小部分,比如一小碗,然后兑上一大桶水,至少得是十倍二十倍的水,搅和匀,变成那种淡淡的黄褐色肥水。然后浇花浇菜的时候,沿着花盆边慢慢浇下去,或者浇在菜根旁边的土上,尽量不直接浇到根上和叶子上。
效果咋样?
你还别说,用这个沤熟的豆渣肥水之后,阳台上那几盆原来蔫唧的辣椒、番茄啥的,确实长得精神多。叶子看着也绿油油的,比以前厚实。虽然没说长得跟打激素似的那么夸张,但对比以前光浇清水,效果是看得见的。而且这玩意儿是自己做的,没花钱,纯天然,心里踏实。
要问豆渣能不能做肥料,我的实践经验是:绝对可以!但是,千万!一定!要先彻底发酵腐熟再用!直接用新鲜的,那就是坑自己,烧苗没商量。发酵这步不能省,虽然麻烦点,有点味儿,但为咱的花花草草,值!记住要稀释,薄肥勤施,别一次给太多,安全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