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到竹子施肥这个事儿,我当初也是摸索好一阵子。刚开始在院子里种几棵,看着长得慢悠悠的,就想着是不是得给它们“补补身子”。
最早瞎折腾
一开始真不懂,家里有啥就用给花施肥的时候,顺手就给竹子也来点,那种通用的复合肥。有时候看网上说有机肥我就弄点没完全发酵好的厨余,结果差点没把竹子根烧坏,那味道也挺冲的。那段时间,竹子叶子有点发黄,新笋也出得不咋地,看着就没精神。
琢磨明白点门道
后来就觉得不能瞎搞,得弄清楚竹子到底喜欢我就花点时间观察,也问些种竹子多年的老邻居,再加上自己零零散碎看的一些资料,慢慢总结出来点东西。
关键是氮肥,尤其开春那会儿,竹子要发新笋,那家伙,跟小孩长个子似的,特别需要营养,氮肥就是主食。还有就是不能一次给太多,得“少吃多餐”。
我的施肥习惯
我现在基本是这么干的:
- 开春(大概3、4月份):看到竹笋冒头或者感觉快要冒头的时候,我就会施第一次肥。我比较偏向用腐熟好的农家肥,比如鸡粪肥或者饼肥,埋在竹子根部周围,稍微远一点,别直接挨着根。如果没有农家肥,我也会用点氮含量高点的复合肥,撒在土表,然后浇点水让它渗下去。量不用太多,看着给。
- 生长期(5到7月份):这段时间竹子长得最快,新竹竿拔高,老竹子也长叶子。我大概一个月左右会追施一次,还是以氮肥为主的复合肥,或者是有机肥液。主要是看竹子的长势,如果看着很壮实,叶子绿油油的,我可能就少施点或者不施。
- 秋末冬初(大概10、11月份):这时候主要是为让竹子储蓄点营养过冬,也为来年发笋打基础。我会再施一次肥,这回就有机肥、堆肥啥的为主,埋在土里,相当于给它盖上“被子”增加点地力。这回肥效不用太猛,慢慢释放就行。
一些小体会
我发现,盆栽的竹子跟地栽的不太一样。盆栽土少,养分流失快,施肥得更勤快点,但每次量一定要少,不然容易烧根。我一般是用稀释过的肥水,薄肥勤施。
还有就是,不管用啥肥,观察最重要。看看竹子的叶子颜色怎么样,新笋多不多、壮不壮。要是叶子尖发枯,可能是肥给多;要是叶子黄,长得慢,就可能是缺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
现在我院子里的那几丛竹子,长得还挺像样的,每年春天新笋都出不少,绿油油的看着就舒服。这都是一步步试出来的经验,希望能给同样喜欢竹子的朋友一点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