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种半夏这事儿,施肥确实是个绕不开的坎。我刚开始弄的时候,也是一头雾水,问东问西,也走些弯路。今天就跟大家唠唠我自己的经验,不一定都对,但都是我一步步试出来的。
地里先下点“底气”
地整好是第一步。我那块地之前种的是玉米,还行,不算太差。翻地的时候我就寻思着得给它加点料,不然半夏这玩意儿,它那个小块茎,没点底肥长不壮实。我就弄些腐熟透的农家肥,主要是些鸡粪、猪粪掺草木灰沤的,味道是有点冲,但效果实打实的。
那时候也没个准数,就想着多撒点总没错,差不多一亩地撒得有小两千公斤,翻地的时候一起翻进土里。还加点过磷酸钙,听人说这玩意儿能让块茎长得也就顺手撒点,大概二十来公斤的样子。这就算打好底子。
苗出来后得“喂奶”
等苗差不多都冒出来,看着有那么一巴掌高的时候,大概是四月份,就得开始追第一次肥。这时候苗还嫩,不敢下猛料。
- 我一般是用稀释过的人粪尿,兑水兑得比较稀,大概一份粪水兑个三四份水。
- 主要是沿着那个种植沟浇下去,别直接泼到叶子上,怕烧苗。
- 量不用太大,主要是补充点氮肥,让苗快点长。
中间还得除草,半夏苗小,草长得快,不除草肥都被草抢跑。除草的时候小心点,别伤到根,它的根浅。
长个子要“加餐”
到五月下旬,半夏就开始长那个珠芽,这是个关键时候,营养得跟上。这回就得下点“硬菜”。
我试过用豆饼肥泡的水,把豆饼敲碎放桶里加水泡个几天,那味儿也挺特别的。泡出来的那个黑水,再兑上不少水,浇到地里。有时候也用点化肥,比如尿素或者硫酸铵,量得控制一亩地也就十来公斤,也是兑水浇。
重点是看苗施肥,看叶子颜色,看长势,要是叶子绿油油的,长得也旺,就少施点或者晚点施。要是看着有点发黄,长得慢,那就得赶紧补点。
“倒苗”后的“唤醒餐”
半夏有个特性,夏天热的时候会“倒苗”,就是地上的叶子枯萎,看着跟死一样。别慌,这是正常现象,地下的块茎没事。等到八月份天气稍微凉快点,它又会重新发芽。
等新芽出来差不多,还得再来一次肥。这回我还是偏向用稀一点的粪水,或者沼液,浇一下,算是把它“唤醒”,让它接着长。大概半个月来一次,不用太频繁。
秋天冲刺“催肥”
到九月份,天凉快,半夏又迎来一个生长高峰,这时候主要是块茎膨大。得再加一次重肥,为年底能多收点。
这回我一般是饼肥和过磷酸钙一起上,有时候还加点尿素。把这些肥料混匀,撒在行间,然后浅浅地锄一下,让肥跟土混一下,相当于给它培土,也有利于块茎灌浆长个儿。
我种半夏施肥就是这么个流程:底肥要足,苗期轻施,中期重施,倒苗后补施,秋季催施。 种类上,农家肥、饼肥是主力,适当配合点磷肥和氮肥。关键还是得看天气、看土壤、看苗情,灵活调整。搞农业嘛没啥一成不变的死规矩,多观察、多琢磨,慢慢就有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