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今天就跟大家唠唠我自个儿琢磨出来的这点关于“留老跟”和“施肥”的小经验。也不是啥高深学问,就是自个儿瞎捣鼓,觉得有点用,分享给大家听听。
刚开始在我那小菜园里种韭菜的时候,真是走不少弯路。那时候年轻,没经验,要么就是收割完,把地翻得底朝天,啥根都不留;要么就是移栽的时候,图省事,把那老根须子剪得干干净净,觉得这样才“清爽”。肥料?更是瞎搞,听人说农家肥弄点没完全沤熟的鸡粪、羊粪啥的,就直接埋在韭菜根旁边,甚至有时候就撒在根上头。心里还美滋滋地想,这下营养肯定够。
结果? 可想而知。好几次移栽下去的韭菜,没几天就黄叶子,扒开土一看,底下好多根都黑,烂。那没沤熟的肥,在土里一发酵,热量大得很,直接就把嫩根给“烧”坏。真是心疼,白费功夫不说,还把好好的苗子给祸害。那时候就纳闷,为啥人家种的韭菜割一茬又一茬,越长越旺,我这的就这么娇气?
我是咋琢磨明白的
后来有次跟村里一个老大哥聊天,他种一辈子地。我就跟他请教这韭菜的事儿。他听我的做法,就笑着说我那是“瞎胡闹”。
他告诉我几点:
- 老根不能瞎剪: 特别是移栽或者分株的时候,那老根(当然不是说完全不修剪烂根、病根)带着土坨,对缓苗很有帮助。不能为“干净”就把根伤得太重。他说那老根里存着不少养分。
- 肥料是关键,但得用对: 生粪绝对不能直接用,尤其是靠近根部。得用那种沤透的,黑乎乎、没啥臭味的熟肥。他自己就常用沤熟的羊粪或者豆饼肥,都得提前好几个月沤好才用。
- 施肥得有点距离: 就跟咱们吃饭不能噎着一样,肥料也不能直接怼在庄稼的“嘴”边。他说得在韭菜根旁边,大概一扎宽(十几厘米)的地方,挖个浅沟或者小坑,把肥料施进去,再盖上土。这样肥料慢慢分解,养分能被根系吸收,又不至于烧根。
我现在是这么干的
听老大哥的话,我才恍然大悟。从那以后,我就照着他的法子来。
第一步,处理老根。 要是分株移栽,我就特别小心,尽量带着原来的土坨,保护好大部分根系。那些太老、发黑、明显烂掉的根会稍微修剪下,但健康的根都留着。
第二步,准备肥料。 我自己弄个小堆肥桶,把厨余垃圾、杂草、还有弄来的羊粪啥的,掺和在一起,加点水,盖起来让它慢慢沤。没个三五个月,等它变成深褐色、没臭味,我才敢用。这耐心是必须的。
第三步,施肥。 种韭菜或者给韭菜追肥的时候,我再也不直接把肥撒根上。都是在韭菜旁边,用小铲子挖一圈浅沟,把沤好的肥料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