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给多肉施肥这事儿,刚开始我也是一头雾水。网上说法五花八门,有的说千万别施肥,有的又说不施肥长不就喜欢自个儿捣鼓试试。
刚开始瞎折腾
最早那会儿,看着别人家的多肉胖嘟嘟的,心里痒痒。想着是不是得给点“营养”才能长那么就去花市买那种专门的多肉液体肥。瓶子上写得天花乱坠的,什么促进生长、增色之类的。
拿回家就兴冲冲地兑水,按着说明上的比例来,甚至有时候手一抖还稍微多加点,心想着“多吃点,长壮点”。每次浇水都想着顺便“喂”它们一口,特别是春秋生长季,更是殷勤得很。
出问题,有点慌
结果?好景不长。没过多久,就发现有几盆宝贝疙瘩状态不对。叶子底部开始发软、发黄,甚至有点化水的意思,还有几棵叶片边缘莫名其妙地焦边。当时心里咯噔一下,这不对,不是说施肥能长好吗?咋还越养越回去?
看着蔫唧的肉肉,心里那个急。赶紧上网查,问东问西,后来才模模糊糊明白,可能是肥给多,把根给“烧”着。真是好心办坏事。
手忙脚乱地补救
知道问题所在,就得赶紧想法子补救。
- 赶紧停肥:这是第一步,所有肥料立马停掉,不敢再喂。
- 大量浇水:对那些看着还不是特别严重的,就连续浇几次大水,想着把土里头那些浓肥料给稀释稀释,冲走点算点。盆底哗哗流水,心里也跟着滴血。
- 翻盆换土:有两三盆实在看着不行,叶片都软得不成样子。没办法,只能狠心脱盆。把根扒拉出来一看,果然有些根系都黑、烂。小心翼翼地把烂根剪掉,用清水稍微冲冲,晾一小会儿,然后换上全新的干爽颗粒土,重新种回去。之后放阴凉通风的地方,也不敢马上浇水,就那么干晾着让伤口愈合,过几天才沿着盆边少量给水。
那段时间真是折腾得够呛,天天提心吊胆,生怕它们缓不过来。
实践出真知
经过这么一折腾,算是交点“学费”。我算是明白,多肉这东西,真的不需要那么多肥料。它们原生地大多在贫瘠的地方,对养分需求本来就不高。咱们家庭养护,盆土里那点营养,加上定期换盆,基本就够它们慢慢长。
过多的肥料,它们吸收不,堆在土里反而成负担,容易烧根、引起各种问题。真是应那句老话,过犹不及。
现在的我怎么做
现在我给多肉施肥,就佛系多。
基本原则:宁少勿多,宁稀勿浓。
具体操作:
- 一般只在春秋两季,看它们明显在生长的时候,偶尔给一次。
- 用的也是非常非常稀薄的肥水,比如通用的复合肥或者多肉专用肥,兑水比例比说明书上的还要稀个好几倍。基本上就是一大桶水里,象征性地滴几滴。
- 有时候也用点缓释肥,春秋换盆的时候在土里掺几粒,或者在盆边埋几粒,让它慢慢释放,这样比较省心,也不容易出问题。
- 夏天高温和冬天低温的时候,多肉基本都在休眠或者长得很慢,这时候就完全不给肥,让它们好好休息。
更重要的是观察:我现在不看什么固定时间表,主要还是看肉肉自己的状态。如果长得挺精神,叶片也饱满,那就说明不缺营养,没必要画蛇添足。只有感觉它确实需要“补一补”,才会考虑给点稀薄的肥水。
实践下来感觉,这样“粗放”管理,少折腾,多肉反而不容易生病,长得也挺敦实。可能对于养多肉来说,耐心和少干预,有时候比过度“关爱”要好得多。这都是我自个儿瞎折腾后的一点体会,分享给大家参考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