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氏螯合钙镁片的功效
你好,螯合钙镁片具有帮助血液循环及舒缓神经,维持正常的肌肉及神经活动,缓解疼痛、抽筋;促进细胞对钙的吸收,强化免疫系统;帮助人体有效利用钙质,有效预防骨质疏松,巩固骨骼和牙齿等功效.特别适合老年人服用的.
螯合镁的酸碱性强吗?
本来就是三价铁离子,只是以螯合物形式存在.你的意思可能是将三价铁离子从螯合物中释放出来.因为螯合配体的配位能力很强,要释放三价铁离子,可以提高溶液的酸性,将螯合配体的配位原子质子化,这样就可以将三价铁离子释放出来.
蔬菜补镁非常关键,那该用怎样的方法进行补镁呢?
土壤中没有镁元素,作物吸收镁元素没有来源。比如说有些无土栽培种植的蔬菜,基质中本身不含镁元素,全靠生长期间的补充。蔬菜缺镁时,植株矮小,生长缓慢,叶绿素含量下降,出现脉间失绿症状。由于镁在韧皮部的移动性较强,缺镁症状首先出现于老叶,若镁得不到及时补充,会逐渐发展到新叶。镁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能够促进营养物质积极参与光合作用,增强氮磷钾等元素的吸收,提高抗病抗寒能力。镁元素缺乏时,底部较老的叶子会黄化,呈现V字形。
镁肥的使用需要根据土壤的酸碱度来判断。如果土壤中性或者碱性,适宜使用速效的生理酸性镁肥,比如硫酸镁。如果土壤呈现酸性,就应该使用缓效性的镁肥,比如氧化镁。叶面喷施氨基酸叶面肥加硫酸镁溶液加芸苔素调理。同时冲施有机肥和生物菌肥,促进根系发育,健壮植株。
叶面喷施,粮食作物浓度控制在1%左右,蔬菜作物控制在0.5%-2%之间,果树控制在1%-2%之间,可增加喷施次数,避免增加喷施浓度。为蔬菜叶面喷施镁肥,适用于根系吸收障碍引起的蔬菜缺镁的矫正。一般可使用1%——2%的硫酸镁溶液,在蔬菜缺镁症状表现之初开始喷洒,5——7天1次,连续喷施3——5次。
在栽培前要施足钙、镁、锌、硼肥;同时应注意土壤中钾、钙的含量,在补镁的同时应该加补钾肥、锌肥。多施含镁、钾肥的既肥。叶片可喷施55%氨基酸生物激活素(益施帮)镁元素在树体移动转运速度比较快,可以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快速补充镁元素,比如喷施硫酸镁、硝酸镁或螯合镁。
如何将Mg离子螯合
柠檬酸盐可作为无磷液体洗涤剂的助剂和硬水离子的螯合剂。
它作为粉状和液体洗涤剂助剂的性质已有过报道。镁离子对去污功效的不利影响也已有证明。可是,关于柠檬酸盐在实际使用条件下的螯合能力却很少有过报道,随着含沸石的无磷洗涤剂的出现,用柠檬酸盐螯合镁离子尤为重要,因为用沸石借离子交换以除去镁离子的效率太低。
如何分析哪种土壤的镁营养有效度高?
镁是世界范围为内分布较广的一种金属物质,且含量较为充足,是土壤中排在铝、铁、钙、钠、钾之后的第六大金属元素。镁是植物、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必须的营养元素,不论是植物还是动物若镁素供给不足都会影响其健康生长。镁对于我们人类来说更是非常重要,作为矿物元素的镁在人体中的含量仅次于钠、钙、钾,一旦缺镁就会诱发人体的各种疾病,我们摄取的镁主要来自于作物粮食和鸡鱼肉蛋,而后者中镁素同样的来源于植物,植物算是把无机态的镁转化为生命态并供给出的“中间商”。近年来田间农作物缺镁的现象日趋严重,不仅影响了作物本身的生长发育,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我们这些需要通过作物摄取镁的生命体。
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我国田间作物是基本没有缺镁这么一说的,并不是那时候没有作物镁素营养这么一个概念,而是那时候土壤中的可利用的镁比较富集足够作物生长所需。即便是现在我国大部分土壤中也不缺镁,缺的只是可以被农作物吸收利用的活性态的镁。镁素在土壤中多以沉积矿物形态,正常情况下会有持续不断的沉积镁缓慢转化为作物可吸收利用的离子活性态的镁,但是由于近年来我们对土壤的过分开发与利用,导致了土壤环境恶化、活性降低,不仅沉积态的镁难以转化,原本离子态的镁也开始沉积,土壤缺镁、作物植株缺镁成了世界性的问题。
人类是智慧的,你不是缺嘛,缺我就补,于是镁肥应运而生,开始被广泛的推广使用,欧美国家使用镁肥的时间较早距今已近百年,我国是从上世纪80年代时开始推广田间施用镁肥的,初期施用时,增产效果较为明显,作物缺镁症状得到了极大的缓解。但是随着施镁肥的增产效果下降,农民朋友开始不大重视镁肥的施入了,导致了现阶段田间植株缺镁的状况更为严重了,而且不少农民朋友在给土壤施镁、作物补镁时发现基本没有效果,有的农民朋友开始把症结归结于肥料的好坏,开始使用价格更高的高效镁肥,多是见些效果但是成本太高。依农认为肥料只有真假没有优良,之所以施用后没有效果,多是因为对镁肥没有足够的了解,没有掌握高效的使用方法导致的。今天依农就带大家深入的了解一下镁肥并破除施用误区,总结相应的高效使用方法,供大家参考。
深入了解镁肥
一、镁肥的主要种类和特性
硫酸镁:白色晶体状物质,常温下易溶于水,镁含量在9.7%左右,易被作物吸收利用,是最为常用的镁素肥料之一,可用于底施、追施和叶面喷施。
硝酸镁:白色粉末或晶体状物质,常温下易溶于水,镁含量在16.5%左右,易被作物吸收利用可提供镁、氮两种营养元素,多用于底施、追施和叶面喷施。
氯化镁:白色粉末状物质,常温下易溶于水,镁含量在25.6%左右,易别作物吸收利用,但易造成土壤酸化,可用于底施、追施和叶面喷施。
钙镁磷肥:浅绿色或灰白色粉末,不易溶于水,镁含量在10%左右,是我国最早使用的镁肥之一,多用于底施,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菱镁矿:白杂色晶体,就是碳酸镁,不易溶于水,镁含量在27%左右,缓效镁肥利用率较低,多用于底施。
其它:比如高效的螯合镁肥、钾镁肥、白云石等施用后都可给作物提供镁素营养。
二、镁的作用
镁在农作物植株中属于中量元素,生长期内主要存在于作物幼嫩的枝叶中,成熟期多存在于果实和种子中,镁对农作物的主要作用有:
镁是植株细胞中叶绿素的组成部分,可以促进叶绿素的形成,促进光合作用养分积累。
镁能够促进作物植株内的功能酶活性,调节生理机能,提高作物的抗逆性。
镁能够促进作物植株内蛋白质、脂肪的合成及积累,提高农产品营养成分含量。
镁能增加作物细胞壁的厚度,预防病菌侵入。
镁可以提高植株的抗温、抗光性,在光照较强、温度较高时预防日灼病的发生。
三、农作物缺镁的危害及作物镁中毒
1、作物缺镁的症状及危害
禾本科:禾本科对镁的敏感度不高,但是若田间缺镁情况严重,作物会表现相应症状,禾本科作物缺镁时,会导致叶片失绿变黄但叶脉不变色,生长期毛细根减少,成熟期籽粒干瘪,产量下降。
豆科:豆科作物对镁的敏感度较高,易出现缺镁症状,豆科作物缺镁时,初期老叶叶肉细胞变黄,严重时叶片上出现褐色斑点,并最终枯萎。成熟期导致产量下降,种子中的蛋白质、油脂含量降低,营养成分减少。
叶菜类:叶菜类作物对镁的敏感度较高,白菜缺镁时叶片变黄,严重时不包心,抗病能力下降;花椰菜缺镁时,叶片变薄,叶肉变黄,严重时不能结花球或是花球生长异常。
坚果:坚果类作物对镁的敏感度不高,但是植株缺镁时,也会导致叶片黄化,抗病能力下降,坚果种仁的油脂、蛋白质含量降低,口感不佳。
茄果类:茄果类作物对镁的敏感度较高,植株缺镁时,植株老叶片多出现黄斑,随后黄斑密集黏连,还会导致雄蕊生长异常,影响授粉率。成熟期会导致茄果畸形、营养成分降低,果实商品性下降。留种植株缺镁,种子干瘪出芽率较低。
柑橘属:柑橘属作物对镁敏感度较高(与南方酸性土壤普遍缺镁有一定的关系),植株缺镁时,叶片变现为叶肉细胞变黄,叶片表层粗糙,缺镁严重时果实脐部早黄,果品质量下降。长时间缺镁可能导致树体抗逆性降低,最终造成植株死亡。
其它作物:向北方苹果、枣、梨等果树也会出现缺镁症状,病征主要表现在叶片上,严重时会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另外棉花也是对镁敏感作物,缺镁时,叶片叶肉会变成红色,产量下降明显。
2、镁对作物的毒害作用
农民朋友都知道镁肥的用量不大,加之大多数作物对镁都有一定的耐受性,因此一般不会直接表现出镁中毒症状。但是当植株内镁含量过高时,会植株作物对其它元素的吸收,导致植株营养失衡,内分泌紊乱,最终造成减产和降品的情况发生。当使用镁肥极度超标时,可能导致草本作物萎蔫死亡,木本作物生长缓慢,树体弱势,叶片枯落等现象的发生。
镁对植物的作用
镁是叶绿素构成成分。缺镁,叶绿素不能形成,光合性能下降,并影响磷的吸收。它与脂肪的形成也有关。多以Mg++的形式吸收,易移动。镁是叶绿素不可缺少的成分。在细胞壁的钙镁果胶盐中含有许多镁。镁是羧化酶和磷酸化酶的激活剂,直接参加光合作用,促进碳水化合物的代谢。镁可在植物体内移动,缺镁症状首先表现在老叶上,这是与缺铁症状不同之处。
蔬菜在生育后期易发生缺镁症。露地条件下,在多雨和酸性土中;保护地在低温下,磷的吸收受阻时易发生缺镁症。首先从老叶开始,叶脉变黄,直至脱落枯死。
对于果树,镁能促进蛋白质、脂类等多种物质的合成,促进果实肥大,提高果实品质。缺镁则叶绿素不能形成,呈失绿症,严重时新梢基部叶片早期脱落,果汁中可溶性固形物、柠檬酸和维生素C含量大为降低,影响产量和质量。
在我国的大多数地区,由于土壤和农家肥料中含镁较多,一般不缺镁。但南方酸性强的沙质土壤,由于长期淋溶,土壤含镁量少,容易出现缺镁症状。当叶中含镁0.15%时,即表现出明显缺素症。镁供应过多时,叶片成熟延迟。
扩展资料
植物缺镁症救治方法
增施有机肥,尤其是增施生物海藻菌肥,增强根系活性。合理配施氮、磷肥及配方施肥非常重要。及时调试土壤酸碱度,改良土壤,避免低温。如缺镁,在栽培前要施足钙、镁、锌、硼肥;同时应注意土壤中钾、钙的含量,在补镁的同时应该加补钾肥、锌肥。多施含镁、钾肥的厩肥。叶片可喷施55%氨基酸生物激活素(益施帮)400倍液,会有不错的补镁效果。也可用1%~2%的硫酸镁和螯合镁、螯合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