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氯化铵的用途
农业氯化铵作农作物肥料,适用于水稻、小麦、棉花、麻类、蔬菜等作物。
氯化铵是指盐酸的铵盐,多为制碱工业的副产品。含氮24%〜26%,呈白色或略带黄色的方形或八面体小结晶,有粉状和粒状两种剂型,粒状氯化铵不易吸湿,易储存,而粉状氯化铵较多用作生产复肥的基础肥料。
属生理酸性肥料,因含氯较多而不宜在酸性土和盐碱土上施用,不宜用作种肥、秧田肥或叶面肥,也不宜在忌氯作物(如烟草、马铃薯、柑橘、茶树等)上施用。氯化铵用于稻田肥效较高而且稳定,因为C1既可抑制稻田硝化作用,又有利于水稻茎秆纤维形成,增加韧性,减少水稻倒伏和病虫侵袭。
扩展资料:
氯化铵的个人防护措施:
1、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2、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3、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4、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5、其他防护: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产品设备要密闭,车间通风应良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氯化铵
氯化铵属于什么肥料氮磷钾?
氯化铵的话是属于氮肥的,因为氨里面有氮元素而没有磷元素和钾元素。
尿素和氯化铵有什么不同?这两种肥料哪种更容易使钙离子流失?
尿素与氯化锭都是氮肥,混合施用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氮肥的增产效益。尿素含氮46%,是氮肥中含氮量最高的一种,它肥效高,肥效长,使用方便,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但是成本高,肥料成分高,使用不当不但损失浪费,还有害作物。尿素和氯化铵有什么不同?这两种肥料哪种更容易使钙离子流失?
尿素和氯化铵有什么不同
氯化铵和尿素是不同的,氯化氨的氮是氨态氮,它作为一种肥料,容易被植物吸收,见效快,而尿素中的氮属于酰胺肽氮,这个肥料食道土壤中要有酶以及菌的作用下转变成碳氨后,以氨态氮的形式被植物吸收利用,所以说,一般情况下,施肥之后3~5天才可以见效,这是两者的区别。
氯化铵简称“氯铵”, 又叫作卤砂,是一种速效氮肥,含氮量大概为24%~26%,而含氯量却高达66%,属生理酸性肥料。
尿素,又称碳酰胺,是目前含氮量最高的氮肥。其主要是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是一种中性肥料。含氮量约为46.67%,也是目前使用量最大的氮素肥料。
氯化铵该如何使用氯化铵在农业生产中,一般不用做旱地肥料。目前氯化铵最合适的应用方向为水稻追肥,如果氯化铵用作基肥时,建议施肥以后要浇水,使氯离子下沉到土壤下部,避免影响作物生长!切记在烟草、花生、果树、根茎类红薯、马铃薯、萝卜、蔬菜等作物不能使用含氯化肥!
尿素和氯化铵哪种肥料容易使钙离子流失
1、氯化铵肥料容易使钙离子流失。钙离子流失的原因非常多,当土壤质地轻,有机质贫乏,淋失严重时,有效钙就会供应不足。钙容易被带电的粘粒所吸附,不会失去有效性,减少水分淋洗损失。土壤钙淋失会随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淋失量大小依次是砂壤质棕壤>壤质棕壤>粘质棕壤。因此,沙质土比粘质土更容易出现缺钙症状。
2、酸性土壤的淋溶作用非常强烈,钙也会很容易流失,出现缺乏。在pH高于8.5时,土壤钠离子会增加,钙等离子会被取代形成碳酸盐沉淀,因此钙的有效性在pH6-8时比较好。
3、钙可以和有机化合物(比如氨基酸、蛋白质、腐殖酸等)络合,简单的络合态钙(分子量小的,成离子态的)可以直接被植物进行吸收,而且还能避免被磷酸根等阴离子沉淀固定。因此,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也会很强,钙的有效性高,钙营养的供应时期长。
尿素是种植农作物或者是蔬菜是常用的肥料,它属于速效氮肥,是一种中性肥料,主要由碳氢氧氮4种元素组成,而氯化铵也属于一种速效氮肥,它的含氮量并没有尿素那么高,却含有较高的含氯量,属于酸性肥料。虽然尿素和氯化铵都属于氮肥,但是两者在使用的时候还是有一定的差异性的,小麦在追肥的时候最好选择使用尿素,而不要使用氯化铵。因为小麦追肥,如果使用大量的氯化铵,就会导致土壤酸性,出现盐碱化,长时间使用不利于小麦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