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氨基酸后胸痛
这几类药物可能引起睡眠障碍,值得注意(一)
1、苯二氮卓类
苯二氮?类具有良好的抗焦虑及改善睡眠的效果,但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易于产生 依赖而引起反跳性失眠。其中以三唑仑和氟硝安定最为明显。由于三唑仑的半衰期较短,因此产生反跳性失眠的现象多在停药后1 ~ 2 天出现。而氟硝安定则因其半衰期较长,故多发生于停药2~ 3天之后。氯硝安定也是一种镇静作用较强的苯二氮?类药物。但因具有提高兴奋性和脱抑制作用,故常可引起言语行为障碍,甚 或发生冲动或意识障碍。
2、抗抑郁药
抗抑郁药特别是三环类抗抑郁药,不仅可引起困倦,还可抑制R E M 睡眠。丙咪嗪、麦普替林可使睡眠向觉醒过渡期产生视幻觉以及听幻觉。尽管报道文献较少, 但临床使用过程中也应引起重视。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是最早研发的抗抑郁药。此类药物很有效,但通常已被更加安全、副作用更少的抗抑郁药替代。MAOI如反苯环丙胺、苯乙肼和异卡波肼等均有引起失眠的作用。有文献还认为, MAOI可引起困倦、神经性贪食。通常认为, 当用 M A O I产生失眠时应给予减量或终止治疗,然而此时往往使获得的抗抑郁临床效果不理想。
3、精神系统药物
精神药物所致睡眠障碍同样较多。如利培酮,发生神经病性障碍不良反应率较高,患者可表现为失眠,这种不良反应可通过调整用药时间降低失眠情况的发生。
镇静作用是抗精神病药物的主要副反应,因精神类药物引起恶梦的报告也屡见 不鲜。据认为,在服用氯丙嗪的患者中,约2 0 %的患者夜间恶梦频繁。唑吡坦的不良反应往往与剂量有一定的相关性,尤其是在老年人中,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的药品不良反应以及跌倒骨折风险。
此外,利培酮、托吡酯、阿普唑仑、卡马西平、氯硝西泮均有文献报道,可引起睡眠障碍等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4、抗菌药物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以有效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但有一部分抗菌药物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兴奋、失眠、头痛、多梦等中枢神经系统刺激症状。部分抗生素对胃肠道都会有刺激,服用后易出现泛酸、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不要空腹服用。若在晚饭前或晚上入睡前服用,可因产生恶心、上腹不适而影响睡眠。
这些药物有青霉素类中的阿莫西林、哌拉西林等,头孢菌素类中的头孢呋辛、头孢丙烯等,大环内酯类中的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等,喹诺酮类中的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
在抗菌药物中,以喹诺酮类药物为多。喹诺酮类抗生素还有较强的中枢反应,服用后可致头痛、头晕、睡眠不良,应避免睡前服用,其原因可能是喹诺酮类药物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抑制γ-氨基丁酸(GABA)与其受体结合,这也可能是导致睡眠障碍的原因。
GABA是一种能促进大脑快速传递的氨基酸,会对大脑产生一种强有力的镇定(抑制)效果,可减轻忧虑,创造出有利于睡眠的生物化学环境,并且对睡眠状态下的大脑脑电波的形式起到保护作用。
因此,正在服用上述药物的患者,最好不要晚上入睡前服用,以免影响睡眠。对于患有或怀疑患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如严重脑动脉粥样硬化、癫痫等,在使用能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抗菌药物时应慎重。
5、抗高血压药物
部分患者服用某些降压药物后会出现自主神经调节紊乱,这类药物有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心得安)、美托洛尔(倍他乐克)、卡维地洛等。对此类药耐受性差的患者服用后心率下降过快,易出现心慌、气短等,进而影响睡眠。中枢性降压药可乐定、甲基多巴等药物不仅可引起失眠,还可能会诱发抑郁综合征,造成严重失眠。此外降压药中常用的利尿剂如呋塞米、螺内酯等,能引起夜间多尿,频繁起夜也会扰乱睡眠。
6、抗心律失常药物
抗心律失常药物如普罗帕酮、索他洛尔等,在治疗心律失常的同时常可引起心动过缓、胸痛、心悸、晕厥、呼吸困难等,也可引起头晕、头痛、睡眠障碍,这些均会影响服用者的夜间睡眠质量。
普罗帕酮作为疗效确切,价格适宜的抗心律失常 药物被广泛用于临床。其说明书规定用法用量为:一 次100 ~ 200 mg,一日3 ~ 4次。治疗量一日300 ~ 900 mg, 分4 ~ 6次服用。文献报道,有患者一次顿服600 mg, 单次剂量过大,从而导致嗜睡不良反应的发生。因 此,建议临床医生在应用本类药物时,注意药品说明书推荐的用法用 量,避免超剂量用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学习睡觉:心理治疗师教你摆脱失眠的折磨》
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禁用人群不包括
为进一步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于5月7日发文(2020年第60、61号)决定对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和注射用七叶皂苷钠说明书【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项进行修订。
要求:
一、所有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和注射用七叶皂苷钠生产企业均应依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按照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和注射用七叶皂苷钠说明书修订要求(见附件),提出修订说明书的补充申请,于2020年7月29 日前报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修订内容涉及药品标签的,应当一并进行修订;说明书及标签其他内容应当与原批准内容一致。在补充申请备案后9个月内对所有已出厂的药品说明书及标签予以更换。
上述药品生产企业应当对新增不良反应发生机制开展深入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做好使用和安全性问题的宣传培训,涉及用药安全的内容变更要立即以适当方式通知药品经营和使用单位,指导医师、药师合理用药。
二、临床医师、药师应当仔细阅读说明书修订内容,在选择用药时,应当根据新修订说明书进行充分的效益/风险分析。
三、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用药前应当仔细阅读说明书。
附件1
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说明书修订要求
一、【警示语】包含但不限于:
严禁使用含电解质的注射液稀释。
本品含苯甲醇,3岁以下儿童禁用,禁止用于儿童肌肉注射。
二、【不良反应】项修改为:
上市后不良反应监测数据显示本品可见以下不良反应/事件:
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皮疹、瘙痒、荨麻疹、皮肤发红、皮肤肿胀、出汗增加等;
全身性损害:寒战、胸闷、发热、高热、畏寒、乏力、疼痛等;
胃肠系统损害: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腹胀等;
神经系统损害:头晕、头痛、局部麻木等;
血管损害和出凝血障碍:静脉炎、潮红、静脉痛等;
心血管系统损害:心悸、血压升高、心律失常等;
呼吸系统损害: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咳嗽、哮喘等;
免疫功能紊乱和感染:过敏反应、过敏样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等;
用药部位损害:输液部位疼痛、红肿、瘙痒等。
三、【禁忌】项修改为:
3岁以下儿童禁用。
对本品成份及辅料过敏者禁用。
本品含有苯甲醇,禁止用于儿童肌肉注射。
四、【注意事项】增加:
1.本品含有苯甲醇,有早产儿和新生儿(出生不满一个月的婴儿)在静脉给药后喘息综合征致命的报道,症状包括呼吸急喘、低血压、心律不齐和循环衰竭等。苯甲醇可能会透过胎盘屏障,不建议孕妇使用。
2.本品可引起过敏性休克。医生应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用药过程中要密切监测,如果出现皮疹、瘙痒、呼吸困难、喉头水肿、血压下降等症状和体征,应立即停药并及时治疗。
3.考虑到缺少母乳喂养女性的相关研究,不建议在哺乳期间使用。
4.有文献报道,本品与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维生素K1注射剂、左氧氟沙星注射剂、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等药品存在配伍禁忌,联合用药时应分别滴注,且需冲管或换管,冲管应使用5%或10%葡萄糖注射液、5%木糖醇注射液等非电解质溶液。
五、【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项增加
1.苯甲醇可能会透过胎盘屏障,不建议孕妇使用。
2.考虑到缺少母乳喂养女性的相关研究,不建议在哺乳期间使用。
六、【药物相互作用】项增加:
有文献报道,本品与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维生素K1注射剂、左氧氟沙星注射剂、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等药品存在配伍禁忌,联合用药时应分别滴注,且需冲管或换管,冲管应使用5%或10%葡萄糖注射液、5%木糖醇注射液等非电解质溶液。
七、【儿童用药】项增加:
12岁以下儿童慎用。
(注:说明书其他内容如与上述修订要求不一致的,应当一 并进行修订。)
附件2
注射用七叶皂苷钠说明书修订要求
说明书必须包含以下内容:
【不良反应】:
上市后不良反应监测数据显示七叶皂苷钠注射制剂可见以下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未知):
1.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皮疹(斑丘疹、荨麻疹、水疱疹等)、瘙痒、多汗,有多形性红斑、剥脱性皮炎、大疱表皮松解型药疹的个例报告;
2.全身性损害:疼痛、寒战、发热、胸闷、胸痛、水肿(包括全身性水肿、四肢水肿、面部水肿、眶周水肿)、乏力、不适等;
3.免疫功能紊乱和感染:过敏反应、过敏样反应、过敏性休克等;
4.用药部位损害:输液部位红肿、硬结、疼痛等;
5.血管损害和出凝血障碍:静脉炎、静脉走向部位红肿、静脉硬化、过敏性紫癜等;
6.消化系统损害: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口干、肝功能异常等;
7.精神障碍:烦躁、失眠、食欲异常等;
8.神经系统损害:头晕、头痛、麻木、震颤、抽搐等;
9.心血管系统损害:心悸、血压升高或下降、紫绀、心律失常、心前区不适、疼痛等;
10.呼吸系统损害:呼吸困难、喉水肿、咳嗽、气短等;
11.泌尿系统:血尿、少尿、尿频、尿潴留、肾功能异常、肾衰竭等;
12.其他:视物模糊、流泪异常、结膜充血;耳鸣、听力下降;关节、肌肉肿胀、疼痛、肌酸磷酸激酶升高等。
【注意事项】
1.马丁代尓大药典推荐成人静脉使用七叶皂苷钠最大日剂量应为20mg;如使用更大剂量则可能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如联合应用其他具有肾脏毒性的药物也可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有文献记载在接受心脏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中如静脉注射大剂量七叶皂苷钠可能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其中70位患者静脉注射七叶皂苷钠日平均最大剂量为340μg/Kg时未观察到肾功能损坏;16位患者静脉注射七叶皂苷钠日平均最大剂量为360μg/Kg时可观察到轻度肾功能损坏;40位患者静脉注射七叶皂苷钠日平均最大剂量为510μg/Kg可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因此本品应严格限制日用量。用药前后须检查肾功能,若一旦出现肾功能受损,应立即停止用药,并作全面的肾功能检查,根据检查结果,按受损伤程度进行治疗;
2.本品只能用于静脉注射和滴注,禁用于动脉、肌肉或皮下注射;
3.注射时宜选用较粗静脉,切勿漏出血管外,如出现红、肿,用0.25%普鲁卡因封闭或热敷;
4.肝功能不全者慎用,如病情需要使用,需用药期间应监测肝功能。
【儿童用药】
未进行该项试验且无可靠参考文献。儿童慎用,儿童心脏手术后肿胀不宜使用。
【老年用药】
老年人肾功能有所衰退,用药过程应密切注意肾功能情况。
(注:说明书其他内容如与上述修订要求不一致的,应当一并进行修订。)
来源:NMPA官网
3岁以下儿童禁用!国家药监局修订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说明书,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禁用人群不包括
糖尿病肾病,百令胶囊与复方丹参滴丸哪个好?糖尿病肾病,金水宝胶囊能长期服用吗?
百令胶囊成分为发酵冬虫夏草菌粉(Cs-C-Q80),具有补肺肾,益精气之功效,主要用于用于肺肾两虚引起的咳嗽、气喘、咯血、腰酸背痛等症及慢性支气管炎的辅助治疗。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百令胶囊具有改善肺功能、抗氧化、保护肝脏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
此外,百令胶囊还具有肾保护作用,可提高肾病综合征患者T淋巴细胞含量,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升高慢性肾炎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降低肾病综合征患者尿溶酶体酶、β-微球蛋白,改善肾小管功能;降低慢性肾炎患者的尿蛋白、尿溶酶体酶、尿γ-谷氨酰转肽酶;降低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血脂、α-脂蛋白、血肌酐、尿蛋白;促进慢性肾衰竭患者蛋白质合成、氨基氮利用率,增加血浆中必需氨基酸含量。对早期的糖尿病肾病有辅助治疗的作用。
复方丹参滴丸组方为丹参、三七和冰片,诸药相合,共奏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之功。用于因气滞血瘀,阻塞心脉所致的胸前闷痛,或卒然心痛如绞,痛有定处;甚则胸痛彻背,背痛彻胸,舌紫黯或有瘀斑,脉弦涩或结代,冠心病心绞痛见上述证候者。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复方丹参滴丸具有改善血液流变性、抗心肌缺血、抗脑缺血、抗心律失常、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
此外,复方丹参滴丸还具有肾保护作用,能显著减少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减少24小时尿蛋白定量、降低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且安全性良好;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沙坦类降压药(如厄贝沙坦、缬沙坦、替米沙坦等)治疗能有效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白蛋白,并改善肾功能,可用于糖尿病肾病的联合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现有的证据表明,百令胶囊和复方丹参滴丸均可用于糖尿病肾病的辅助治疗,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尿白蛋白水平、改善肾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多数研究属小样本观察性研究。相比之下,复方丹参滴丸现有的随机对照试验较多,《中国糖尿病肾脏病防治指南》(2021年版)推荐复方丹参滴丸用于糖尿病肾病的辅助治疗,而百令胶囊需要更多高水平的随机对照研究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
金水宝胶囊成分为发酵虫草菌粉(Cs-4),具有补益肺肾,秘精益气之功效,主要用于肺肾两虚,精气不足,久咳虚喘,神疲乏力,不寐健忘,腰膝痠软,月经不调,阳痿早泄;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肾功能不全、高脂血症、肝硬化见上述证候者。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金水宝胶囊具有抗氧化、调节代谢、改善肺功能、抗肝纤维化等作用。
此外,金水宝胶囊还具有肾脏保护作用,可降低糖尿病患者尿总蛋白、血清脂蛋白Lp(a)、血肌酐,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C反应蛋白、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及尿蛋白的排泄率。可用于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辅助治疗。
在安全性方面,文献报道,金水宝胶囊偶见过敏反应。不良反应监测数据显示,服用金水宝胶囊后个别患者有轻微的胃肠道不适反应,如恶心等。
从目前的证据来看,金水宝胶囊能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指标和炎症指标,还能调节脂代谢,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可用于糖尿病肾病的长期辅助治疗,但是虫草制剂仍需要更多高水平的随机对照研究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谣零零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