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叫氨基酸
四种DNA字母要编码20种氨基酸。绝不可能是一对一编码,也不可能是二对一编码,因为两个字母最多只能组成16种组合(4×4)。因此,最低要求是三个字母,也就是DNA序列里面最少要有三个字母对应到一个氨基酸,被称为三联密码,后来被克里克和西德尼·布伦纳证实。
但是这样看起来似乎很浪费,因为用四种字母组成三联密码,总共可以有64种组合(4×4×4),这样应该可以编码64个不同的氨基酸,那为什么只有20种氨基酸呢?一定有一个神奇的答案来解释为什么4种字母,3个一组,拼成64个单词,然后编码20种氨基酸。
1952年,沃森就曾写信告诉克里克:“DNA合成信使RNA(mRNA), mRNA合成蛋白质。”克里克开始研究这一小段mRNA的字母序列,如何翻译成蛋白质里面的氨基酸序列。他认为mRNA可能需要一系列“适配器”来帮助完成翻译,每一个适配器都负责携带一个氨基酸。当然每一个适配器一定也是RNA,而且都带有一段“反密码子”序列,这样才能和mRNA序列上的密码子配对。
适配器分子也由RNA分子组成。它们现在叫作“转运RNA”或tRNA。现在整个工程变得有点像乐高积木,一块块积木接上来又掉下去,一切顺利的话,它们就会这样一个接一个地搭成精彩万分的聚合物。
随着实验技术进步而且越来越精密,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许多实验室陆续解开了序列密码。然而经过一连串不懈的译码工作后,大自然却好像随兴地给了个潦草结尾,让人既困惑又扫兴。遗传密码子的安排一点也不具创意,只不过“简并”了(意思就是说,冗余)。有三种氨基酸可对应六组密码子,其他的则各对应一到两组密码子。每组密码子都有意义,还有三组的意思是“在此停止”,剩下的每一组都对应一个氨基酸。这看起来既没规则也不美,根本就是“美是科学真理的指南”这句话的最佳反证。甚至,我们也找不出任何结构上的原因来解释密码排列,不同的氨基酸与其对应的密码之间似乎并没有任何物理或化学的关联。
克里克称这套让人失望的密码系统为“冻结的偶然”,而大部分人也只能点头同意。他说这个结果是冻结的,因为任何解冻(试图去改变密码对应的氨基酸)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一个点突变也许只会改变几个氨基酸,而改变密码系统本身却会从上到下造成天大灾难。就好似前者只是一本书里无心的笔误,并不会改变整本书的意义,然而后者却将全部的字母转换成毫无意义的乱码。克里克说,密码一旦被刻印在石板上,任何想改动它的企图都会被处以死刑。这个观点至今仍有许多生物学家认同。
氨基酸必须具备的条件
来源:生命时报
临床上,氨基酸多用于低蛋白血症,以及存在蛋白质摄入不足、吸收障碍的患者,亦用于改善手术后病人的营养状况。目前临床常用的复方氨基酸有20 多种,很多人在选择上不大讲究,药房有哪种就用哪种;还有人认为反正是营养药,剂量多点少点都无所谓。这是明显的不合理用药。尽管氨基酸注射液种类很多,但各有各的用途,使用时必须认真阅读说明书。

1.精准选药。一般患者应优先选择平衡型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特殊疾病如慢性肝病、慢性肾病、严重创伤,优先选择肝病适用型、肾病适用型、创伤适用型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儿童患者优先选择儿童专用型氨基酸注射液;长期使用肠外营养、重要脏器功能障碍、危重症、儿童、老年人、有高危过敏史的患者,优先推荐不含亚硫酸盐或亚硫酸盐含量更低的复方氨基酸注射液。
2.调好滴注速度。通常规定补充营养的平衡型氨基酸控制在40滴/分,用于肝病的氨基酸不超过40滴/分,用于肾病的氨基酸是15滴/分。滴注速度过快可引起恶心、呕吐、心悸、胸闷、头痛等。
3.防止静脉炎。在输注高浓度氨基酸时,最好并用5%葡萄糖注射液,以降低渗透压,减轻其对血管的刺激。长期输注时,宜避开原针眼,自下而上移行,两侧肢体交替。
4.注意配伍。不应在氨基酸中加入其他药物,如需配伍应用,应分开使用,以减少相互作用。
5.定期验血。目的是防止代谢性高氮血症所致的酸中毒及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长期、大剂量使用氨基酸输液时,还要注意溶液中甘氨酸含量是否适宜,防止氨中毒。
6.防止过敏。重点关注老人、小儿、孕妇、哺乳期女性等人群。有过敏史,特别是久病虚弱的过敏体质患者、哮喘病患者应慎用。
7.注意输液温度。氨基酸注射液遇冷会析出结晶,室内温度过低时应将本品加温至接近体温后使用。
本文来自【生命时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补充氨基酸,注意速度和温度,氨基酸必须具备的条件
神仙奶奶说要多吃优质蛋白。
什么是优质蛋白?
就是容易被人体吸收的氨基酸。
真是一语中的。
我突然想到了做小米粥的时候往里面加豆子。
多吃豆子,不就是补充优质的植物蛋白吗?
包括我吃的保健品软磷脂,
也是从大豆中提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