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亩产,杂交水稻的优缺点
我国杂交水稻的平均亩产量一般为500-600kg左右,而新闻报道中的亩产量大多为试验田亩产量,普通农民基本无法实现。1、优点:杂交水稻的分蘖力,抗逆能力以及抗病能力较强,吸收水肥的能力也更强,长出的稻穗穗大粒多,单位产量比普通水稻高出20%左右。2、缺点:杂交水稻的口感较差,并且不能进行留种,每年都需要购买新的种子。
一、杂交水稻亩产
1、杂交水稻亩产量
我国杂交水稻的平均亩产量一般为500-600kg左右,而各种新闻报道中的亩产量大多为试验田亩产量,普通农民基本无法实现,因为试验田的气候条件以及水肥管理与普通稻田均有较大的差距。
2、杂交水稻种植面积
(1)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大约为4.7亿亩,占据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27.6%,其中杂交水稻种植面积为2.3亿亩。
(2)江西杂交水稻种植总面积为3006万亩,其中早稻面积为1195万亩,中稻面积为326万亩,晚稻面积为1485万亩。
(3)安徽杂交水稻种植总面积为1768.3万亩,其中早稻面积为31.8万亩,中稻面积为1426万亩,晚稻面积为310.5万亩。
(4)湖南杂交水稻种植总面积为3951.8万亩,其中早稻面积为858.78万亩,中稻面积为1070.77万亩,晚稻面积为2022万亩。
(5)湖北杂交水稻种植总面积为2298.7万亩,其中早稻面积为60.1万亩,中稻面积为1553.8万亩,晚稻面积为684.8万亩。
(6)广西杂交水稻种植总面积为2394万亩,其中早稻面积为1121万亩,中稻面积为1273万亩。
二、杂交水稻的优缺点
1、优点
(1)杂交水稻穗大粒多,单位产量要比普通水稻高出20%左右。
(2)杂交水稻的分蘖力较强,抗逆能力以及抗病能力较强。
(3)杂交水稻根系较多,并且分布较深,吸收水肥的能力相较于常规种要强。
(4)杂交水稻的适应能力较强,无论是山区,丘陵区或平原地区,还是肥田,瘦田,均可以种植,并且实现增产。
2、缺点
(1)常规稻的口感相较于杂交稻要更好。
(2)杂交水稻所需要的肥料相较于常规肥料要更多。
(3)杂交稻不能进行留种,每年都需要购买新的种子。
通常情况下,杂交水稻的亩产量是多少?
为了提高亩产,当时就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口号。”过黄河,过长江,超纲”。黄河以南、长江以北地区的粮食产量要达到500斤/亩。长江以南地区的粮食亩产应达到800斤。亩产达到500斤时是过黄河,800斤是过长江,达到800斤以后就叫超纲。这是几十年前农业计划中制定的计划。1964年,袁隆平开始研究杂交水稻,经过不懈努力,2000年实现了亩产1400斤,2004年为1600斤,2012年为1800斤,2014年为2000斤,现在可以达到亩产2400斤。袁隆平追求高产的梦想一步步实现了。
“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 “是袁隆平的毕生追求。在我国政府的推动下,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得到推广,在东南亚、南亚、南美、非洲等国家的试种示范取得了巨大成功。杂交水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而且还起到了造福世界的积极作用。如果打除自然因素的危害,杂交水稻的产量会更高,一年前水稻成熟,金灿灿的谷子很好,人们刚高兴几天,由于水稻灌浆,达到饱满,成群结队的麻雀鸟就会飞来祸害,如有些上面的水稻往往被吃干净,就是吃不到下面的部分;上述的产量是经过麻雀危害测出来的。在我的印象中,传统水稻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家种植的品种有 “白小米”、”红小米”、”八百粒”、”金包银”、”粳米 “等品种,都是自留种,产量很低,一般在三四百公斤之间。
白小米,”颈梗高,但很软,风一吹就容易断,导致产量低,所以农民两年后就放弃了”。红小米,即红歌《红米南瓜汤》中的红米,1980年从江西省引进到贵州,一些农民尝试种植。稻穗与 “白小米 “非常相似。它们的味道非常好,但容易得病。如果种了几行水稻,整个田地都会被感染。”八百粒”,当时国家专门推广一种水稻品种,据说有八百粒米,但有些农民就是不相信,等水稻成熟了,挑几滴小米坐着慢慢数,结果没有八百粒,顶多两百粒就了不起了。
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只种了一两年,就改种 “金包银 “和 “粳米”。在杂交水稻推广之前,20世纪80年代,我们这片土地上的农民主要以 “金包银 “和 “粳米 “为主。这两种水稻品种的产量比白小米、红小米和八百粒高。农民种植这两种水稻主要有五六年的时间。
杂交水稻亩产多少斤?
; 01
杂交水稻在常规种植下,平均产量约1000-3000斤/亩,由于播种时间、方法及管理方式不同,产量会有一定的差异。杂交水稻适合在有充足日照和降水的地区种植,比如湖南、湖北、云南、江西等南方地区。如:2020年11月2日,在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清竹村进行的袁隆平领衔的杂交水稻双季测产达到了亩产公斤。
杂交水稻(hybrid rice)指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同时它们的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生产具有杂种优势的第一代杂交种,就是杂交水稻。一般杂交水稻仅指由两个遗传背景相同的不育系和恢复系杂交后形成的第一代杂交种。大面积推广的杂交水稻主要是利用水稻雄性不育系作为遗传工具。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研发和推广杂交水稻的国家。杂交水稻具有个体高度杂合性,杂种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故需年年制种。
杂交水稻在常规种植下,平均产量约1000-3000斤/亩,由于播种时间、方法及管理方式不同,产量会有一定的差异。杂交水稻适合在有充足热量条件的地方种植,还要有充足的日照和降水,如湖北、湖南、江西、云南等南方地区,这些地区都是杂交水稻高产的地方。北方的气候寒冷时间太长,昼夜温差太大,农作物的生长周期长,所以不适合于种植杂交水稻。2019年10月21日至22日,第三代杂交水稻在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清竹村进行首次公开测试,亩产公斤。
第三代杂交水稻技术是以遗传工程雄性不育系为遗传工具,它让所有的水稻,在理论上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另一半”,并产生优良后代。第三代杂交水稻不仅兼有三系不育系育性稳定和两系不育系配组自由的优点,同时还克服了三系不育系配组受限,两系不育系可能因天气原因导致制种失败和繁殖产量低的缺点,在任何地区任何时候都是稳定不育的,且制种和繁殖都非常简便。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第三代杂交水稻项目主持人李新奇表示,缩短农民的生产田和科学家的试验田之间的产量差距,是能否得到广泛推广的关键因素之一。“我国目前水稻平均亩产在500公斤左右,普通农民在一般条件下种植一些优秀的第二代杂交水稻品种可以达到600到700公斤的亩产,但在同样种植条件和环境下,第三代杂交水稻的亩产可以达到800公斤。”2020年11月2日,在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清竹村进行的袁隆平领衔的杂交水稻双季测产达到了亩产公斤,其中早稻公斤、第三代杂交水稻晚稻品种“叁优一号”公斤,超过了1500公斤的预期目标 。
杂交水稻产量是多少?
杂交水稻产量是1500公斤。
由袁隆平院士团队培育的第三代杂交水稻“叁优一号”测产结果公布,晚稻平均亩产达到911.7公斤。加上今年7月测得的早稻平均亩产619.06公斤,意味着第三代杂交水稻早晚双季稻达到1530.76公斤,平均亩产突破1500公斤,再创历史新高。
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专家团队培育的杂交水稻目前已经历3代, “叁优一号”是其优良品种。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第三代杂交水稻项目主持人李新奇介绍,第三代杂交水稻与普通水稻差异相比,抗早衰性强、穗粒多、抗倒伏性更好。“叁优一号”还表现出非常好的抗低温性能。
杂交水稻(hybrid rice)指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同时它们的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生产具有杂种优势的第一代杂交种,就是杂交水稻。一般杂交水稻仅指由两个遗传背景相同的不育系和恢复系杂交后形成的第一代杂交种。大面积推广的杂交水稻主要是利用水稻雄性不育系作为遗传工具。
以上资料参考 人民网—第三代杂交水稻早晚两季实现亩产超1500公斤
我国杂交水稻一亩能产多少斤?
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水稻类型,产量不尽相同。低产田一般在300-350公斤,高产田一般在500-600高产,特俗小气候地区云南永胜县涛源乡,可达1000公斤以上。
普通的常规品种五百到七百斤,高产的有一千斤,普通的杂交品种八百到一千斤,高产的有一千七,八百斤。
1、清代前期的粮食亩产
(1)南方水稻平均亩产清四川《彭县县志》说:“亩产米一石二斗为上,一石为中,八九斗为下。”即中等水平田亩产稻谷2石。骆秉章说:“湖南有田百亩,可收租谷百石。”按对半租,亩产稻谷也是2石。陈瑚说:“百亩之产,入租百石,千亩之产,入租千石。”也是指亩产稻谷2石。总的看,清代前期南方各地稻谷平均亩产2石。当然,这里所说的大都是稻麦两熟田的稻谷产量。单季晚稻的亩产应高于复种田。顾炎武《日知录》中所说的吴中秋禾1亩之收也不过3石。方苞说:“金陵上田十亩,一夫率家众力耕,丰产获稻不过三十余石。”这个稻也当是一季晚稻,平均亩产也是3石多一点。总之,复种稻平均亩产2石,一季晚稻平均亩产3石。清代之石稍大,折合今市制亩产292斤(复种稻),一季晚稻折合今市制亩产397斤(2.72石)或 438斤(3石)。
(2)北方旱地的粮食亩产清安徽《凤台县志》说:“亩所收者,当其穰时,黍麦可二石。”清康熙《江阴县志》说:“麦、菽、黍、稷亩二石。”清乾隆盛黼辰在《江淮均丁说》一文中说:江淮以北“农夫一亩之所获,通丰耗而权之,富民之人,恒不下一石”,给富民交租1石,对半租,还是亩产2石。北方麦、粟、豆等亩产2石,折合今市制约为亩产303斤。
2、清代后期的粮食亩产
清代后期的粮食亩产,由于推广双季稻以及玉米、甘薯等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有了一定的提高。据吴慧研究,清代由于推广双季稻、玉米和甘薯,平均亩产比明代增产16.8斤。再加上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的产量(平均亩壮志凌云加4.2斤),清代的平均亩产比明代(亩产346斤)共增加21斤,为367斤。
我国目前杂交水稻亩产量多少?
我国目前水稻平均亩产在500公斤左右,杂交水稻平均亩产每公顷约7.5吨,较常规稻增产20%左右,每年增产的粮食可养活7000万人。

2000年,超级杂交稻成功实现百亩示范片亩产700公斤的第一期目标。2004年,超级杂交稻提前实现百亩示范片亩产800公斤的第二期目标。2011年,袁隆平院士指导的“Y两优2号”百亩超级杂交稻试验田平均亩产926.6公斤的第三期目标。2014年,超级稻第四期“Y两优900”经专家组验收,平均亩产1026.7公斤。
2021年5月9日上午,在三亚国家水稻公园示范点,“超优千号”超级杂交水稻开始测产。专家组选取3个地块同时进行收割、打谷,汇总后按照高产创建产量公式计算,最终测产结果为平均亩产1004.83公斤。

“超优千号”现场收获片
杂交水稻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是世界作物科学与技术的重大突破,丰富了作物杂种优势的理论和种子繁育学内容,促进了作物遗传育种学科的发展,不仅为其他作物杂种优势的利用提供了新方法,而且为中国乃至世界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技术保障。
未来在杂交水稻研究方面,应加强对种质资源的发掘和育种技术的创新,重点研究方向为水稻杂种优势固定,超高产品种培育,以及适应性广、适于轻简高效种植的品种创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