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执行标准有几种?
化肥执行标准有执行强制性国家标准,执行推荐性国家标准两种。
1、执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化肥有:GB2440-2001尿素、GB3559-2001碳酸氢铵、GB10205-2009磷酸一铵、磷酸二铵、GB10510-2007硝酸磷肥、硝酸磷钾肥、GB15063-2009复合(混)肥料、GB20406-2006农业用硫酸钾、GB20412-2006钙镁磷肥、GB20413-2006过磷酸钙、GB21633-2008掺混肥料(BB肥)、GB21634-2008粒状重过磷酸钙等。
2、执行推荐性国家标准的化肥有:GB/T2946-1992氯化铵、GB/T20782- 2006农业用含磷型防爆硝酸铵、GB/T20784- 2006农业用硝酸钾、GB/T20937- 2007农业用硫酸钾镁肥等。
一肥三剂中的三剂。
1、土壤调节剂。指加入土壤中用于改善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及生物活性的物料。这类物料是施入土壤发挥作用的,目前大致可以分为土壤酸碱度调节剂,土壤结构改良剂,土壤保水剂等。
2、植物生长调节剂。主要用于植物体以促进或抑制其生长为主要功能,并对肥料的功效产生一定的影响。如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吲哚乙酸,矮壮素等。
3、肥料增效剂。是指添加于肥料之中,用以促进和改善植物对肥料的吸收,利用,提高肥料的物料。如速效氮肥中添加硝化抑制剂可以延长肥效。磷肥中加活化剂可以降低磷在土壤中退化和抗固定能力。
化肥执行标准
复合肥料的相关质量标准是什么?
复合肥的质量标准:硝酸磷肥、磷酸一铵、磷酸二铵不同的生产工艺其氮、磷的含量有一定差别,因此,不同的工艺生产所执行的质量标准不一。一般来说硝酸磷肥氮磷总含量要求36%~40%(氮为25%~27%,磷为11%~13.5%),磷酸一铵氮磷总含量要求51%~63%(氮为9%~11%,磷为42%~52%),磷酸二铵氮磷总含量要求51%~64%(氮为13%~18%,磷为38%~46%)。农用磷酸二氢钾质量标准一等品含量应≥96.0%,氧化钾含量≥33.2%,水分≤4.0%;合格品含量应≥92.0%,氧化钾含量≥31.8%,水分≤5.0%,pH均在4.3~4.7之间。
过磷酸钙的国家标准
过磷酸钙也叫普通过磷酸钙,简称普钙。它是世界上最先生产的一种磷肥,也是我国应用比较普遍的一种磷肥。普钙的有效磷含量差异较大,一般在12-21%之间。纯品过磷酸钙为深灰或灰白色粉末,稍有酸味,易吸湿,易结块,有腐蚀性。溶于水(不溶部分为石膏)约占40-50%,为酸性速效磷肥。为了规范市场,2005年10月10日,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SAC)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过磷酸钙》。
《过磷酸钙》国家标准是对HG 2740-1995《过磷酸钙》行业标准的修订,标准规定了过磷酸钙的要
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识、包装、运输及贮存,适用于工业硫酸处理磷矿制成的农业用疏松状和
粒状过磷酸钙(包括加入有机质等添加物的过磷酸钙产品)。其中疏松状过磷酸钙应符合表1要求;粒状
过磷酸钙应符合表2要求。
项 目 优等品 一等品 合格品
有效磷 ( 以 P 2 O 5 计 ) 的质量分数 /% ≥ 18.0 16.0 14.0 12.0
游离酸 ( 以 P 2 O 5 计 ) 的质量分数 /% ≤ 5.5 5.5 5.5 5.5
水分的质量分数 /% ≤ 12.0 14.0 15.0 15.0
有效磷 ( 以 P 2 O 5 计 ) 的质量分数 /% ≥ 18.0 16.0 14.0 12.0
游离酸 ( 以 P 2 O 5 计 ) 的质量分数 /% ≤ 5.5 5.5 5.5 5.5
水分的质量分数 /% ≤ 10.0
粒度 ( 1.00mm ~ 4.75mm 或 3.35mm ~ 5.60mm ) 的质量分数 /% ≥ 80
磷肥是“植物生长三大要素”之一,种植庄稼时,如何提高磷肥有效利用率?
磷肥是“植物生长三大要素”之一,种植庄稼时,如何提高磷肥有效利用率?
磷肥是“植物生长三大要素”之一,对根系的生长、光合产物的运输转化、地上与地下部分新生组织与器官的正常发育、抗逆性的提高、产量和品质的提高等生理活动都发挥重要作用。但是相对于钾肥、氮肥而言,磷肥的肥效释放与功能发挥过程更加特殊,集中体现为利用率更低。
据中国农业大学冯固教授的研究,我国目前施记到土壤中的磷肥,利用率处在比较严重偏低的水准上,在其中在麦子、苞米等主食农作物上,其应季有效利用率仅约20%,而在需肥量更高的青菜和水果树上,应季的有效利用率连10%都达不上。
换句话说,大家农业生产者使用到土壤中的磷肥,有超出80%都被浪费,不仅会导致农业生产成本的提高,并且这种无法被及时吸收的磷肥在土壤中不断累积,还会继续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水平的增强,进而对农作物根系的生长和生理作用的发挥导致威逼,为增产增收导致阻碍。
因此,在生产管理过程中,在充分了解磷肥特性和施肥特性的前提下,实行合理的施肥方法是提高磷肥有效利用率,并减少施肥消耗和减少土壤次生盐渍化水平,进而促进农牧业可持续性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对此,在生产上要做好以下三点。
一、土壤磷含量保持在适宜水平
使用到土壤中的磷肥,要转化为能够被根系吸收的有效磷,一般要根据二种同时发挥作用的路径来完成,其中之一是根系释放出氢氧根离子(H+),随后使磷元素变为可溶于水的磷酸根,或者是根系释放出磷酸酶等随后使磷元素变成水溶性态;另一种方式则是根据土壤中具备解磷功能的微生物来进行,具体来说是那些微生物在新陈代谢过程中溶解出酶或其他酸性物质,进而使磷元素变成可被吸收运用的有效态。
根系与具备解磷功能的微生物同时发挥作用,但是二者协调配合的解磷高效率多少,与土壤中磷元素的含量水平有直接关系,浓度值太大或过小,对土壤中磷元素释放的效果都是会造成负面影响,依据冯固教授的研究,在土壤中的磷含量做到20mg/kg时,二者一同功效可将磷肥有效释放高效率保持在较一流。
目前我国田地土壤和蔬菜水果生产土壤中的磷肥,长期存在磷肥比较严重超标准的状况,农业生产者能够与本地的农技推广单位或是施肥所等有关专业机构取得联系,并收集土壤并完成检验,进而对生产商业用地土壤中磷元素成分保证都相互了解,并且为进一步确定磷肥的施肥规范给予根据。
二、因地施肥
国内南北方全国各地的土壤酸度存有比较大转变,但是总体上展现的规律性是以西北到东南土壤酸性慢慢增强,从经营者的方面来说,充分了解生产商业用地的土壤酸碱性,是有效采用化肥种类,进而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化肥消耗的重要环节,对磷肥而言也是这样。
农业常见的磷肥也是有酸碱度之分,磷肥、磷酸一铵归属于偏酸性肥料,这类磷肥就更适合用以西北等偏酸性的土壤上使用,根据酸碱中和能够防止本地土壤偏碱增强,也可以带来一定的改良土壤实际效果;而磷酸二铵和钙镁磷肥则归属于偏碱性肥料,这类磷肥则更适合土层呈酸性的东西部和南方地区土壤,还可以根据酸碱中和反应来防止由于施肥而产生的土壤酸碱度加重。
因而,经营者在对土壤酸碱性具有一定认知能力的情况下,在购买磷肥的情况下,一定要选好恰当的磷肥类型,这一点对提高磷肥的有效利用率,并减低因磷肥过多累积导致的次生盐渍化水平具备重大意义。
三、减量增效
前边早已提及,磷肥肥效释放的一个有效途径是通过解磷微生物的功效来进行,土壤中这类微生物的有效成分和活力就对土壤中已经有磷元素的有效释放工作能力具有关键作用,因而,经营者在磷肥的使用领域,要变化原先注重施用量而忽略有效释放高效率的错误观念。
在现阶段土壤磷元素普标超标准的新时代背景下,应将磷肥使用的重点变换为“减量增效”。具体来说便是减少磷肥施用量,但是要注重提高土壤固有磷元素的有效利用率,具体做法便是提高芽孢杆菌、欧文氏菌、假单胞杆菌、土壤杆菌等这类具备解磷功能的微生物的含量。
目前各类解磷菌肥在市面上已经比较丰富,也很容易购买,需要提醒的是,微生物菌肥必须是活体才有效,在挑选的时候,生产者要格外注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而且需要注意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从而为这些微生物的繁殖量提升和活性提高给予适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