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需要什么样的含量肥料,附玉米肥料的配方比例
; 种植玉米一般使用35-55%标准含量的复合肥就能达到肥效,具体需根据玉米品种和地块的肥力来选择肥料类型。1、高肥力夏玉米田:可亩施12.86公斤氮肥,4.3公斤磷肥,10.7公斤钾肥。2、中肥力夏玉米田:可亩施氮肥10.28-12.85公斤,磷肥3.44-4.3公斤,钾肥8.56-10.7公斤。
一、玉米需要什么样的含量肥料
种植玉米需要多少含量的肥料(复合肥)主要取决于玉米的品种,一般情况下使用35-55%标准含量的复合肥就能达到肥效。养分含量越高的肥料价格越贵,可根据土壤肥力、往年的种植经验来选择适宜的复合肥。
1、高肥力夏玉米田
若亩产量大于500公斤,一般需亩施12.86公斤氮肥、4.3公斤磷肥、10.7公斤钾肥,折合成尿素为27.56公斤或碳铵72.56公斤、二铵18.17公斤、氯化钾20.44公斤。
2、中肥力夏玉米田
若亩产量为400-500公斤,一般需亩施10.28-12.85公斤氮肥、3.44-4.3公斤磷肥、8.56-10.7公斤钾肥,折合成尿素为22.03-27.54公斤或碳铵58.00-72.51公斤、二铵14.54-18.17公斤、氯化钾16.35-20.44公斤。
3、低肥力夏玉米田
若亩产量小于400公斤,则氮肥的亩用量需小于10.28公斤,若为缺钾地块,还需亩施5公斤钾肥,折合成尿素低于22.03公斤或碳铵58公斤、氯化钾9.55公斤。
二、玉米肥料的配方比例
1、玉米肥料配方
尿素20-25份、磷铵20-22份、钾肥10-12份、氯化铵30-35份、碳铵1-1.5份、硫铵4.5-5.5份、添加剂6-7份。用该配方制作的专用肥其肥效较长,通常可长达3-4个月,所以播种时可以将其一次性施入土壤中作底肥,之后无须额外追肥。
2、玉米施肥方法
(1)基肥:亩施腐熟的农家肥3000斤,尿素、磷肥、钾肥、复合肥各50-100斤左右。
(2)齐苗肥:一般可亩施50公斤左右的尿素,或根据幼苗的生长情况来施肥,弱苗可多施,壮苗和少施。
(3)拔苗肥:幼苗长至40厘米左右的高度时,在尿素中混入30公斤左右的复合肥(以尿素为主),以增强植株的抗性。
(4)促果肥:玉米结穗后喷施适量的叶面肥和少量的硼肥、钾肥,以促进玉米棒的生长。
种植玉米一般施肥用什么化肥 玉米施肥注意事项
1、玉米整个生长周期对养分的需求氮元素最多、钾次之、磷元素第三,还需要适量的矿物质元素补给,氮磷钾比例为1:0.49:0.9上下时长势较好、产量较高。基肥一般施用3000千克有机肥,全部磷钾肥,1/3氮肥为宜。玉米幼苗根系发育不全,吸收养分能力较弱,应选购含速效养分的肥料作种肥,也可同时施用腐熟的农家肥作种肥,一般每亩施用6千克左右硫酸铵或腐熟农家肥500千克,可适当加入适量磷钾肥。玉米在大喇叭口期是需肥最多的时期,吸收速率也较快,可选购速效类且氮元素含量较高的肥料施用。
2、玉米施肥注意事项:
(1)采取有机肥与化肥并重基肥前施、磷钾肥早施、追肥分期施的原则。施用有机肥既可持续提供养分,又可提高土壤质量,每亩可施充分腐熟的家畜粪便有机肥2吨左右。
(2)提倡施用适量(10千克左右)的磷酸二铵或复合肥作为种肥施用。施肥时,要注意种肥隔离安全,侧施(5厘米)、深施,最好分层施肥。
(3)肥料的施用时期要合理。由于春玉米生育期较长,若采用“一炮轰”或“前重后轻”(底肥量大、追肥量少)的施肥方式容易造成前期徒长、后期脱肥早衰,建议在拔节或大喇叭口期追肥一次,追肥应以速效氨肥为主,同时要注意及时利用好自然降雨,最好施肥后及时覆土,以提高肥效。
(4)微量元素因缺补缺。按照玉米需肥规律和土壤养分情况,采取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玉米种植区部分土地可能缺锌或硼,建议适当补充。
种植玉米时,需要施几次肥?一株玉米施多少呢?
玉米从播种到收获需要施几次肥?每次都是用什么肥?用量是多少?
1、基肥。2000公斤—3000公斤有机肥、全部磷肥、1/3氮肥、全部的钾肥做基肥或种肥。可结合犁地起垄一次施入播种沟内,使肥料施到10厘米—15厘米的耕层中。所有的化肥都可做基肥。
2、种肥。化肥用量2公斤—5公斤。但肥料一定与种子隔开,深施肥更好,深度以10厘米—15厘米为宜。尿素、碳酸氢铵、氯化铵、氯化钾不宜做种肥。
3、追肥。追肥分苗肥、秆肥、穗肥和粒肥四种追肥时期,并将以下两个时期作为重点:
秆肥:拔节后10天内追施,有促进茎生长和促进幼穗分化作用。将追肥中氮肥的1/3做拔节肥,结合铲趟,肥与苗的距离5厘米—7厘米。
穗肥:剩下的氮肥在玉米抽雄前10天—15天大喇叭口期施入,能有效促进穗大粒多,并对后期籽粒灌浆效果良好。
虽然说,玉米在生长周期内有这么多要施肥的时期,不过具体的施肥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的,玉米在生长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肥料成本、人工成本等综合来考虑的。一般情况下,一次基肥加一次追肥的情况比较多见,追肥就在大喇叭口期进行,多次追肥的情况在一些区域存在。
底肥又叫基肥,包括播种前和播种时施用的各种肥料。底肥的施用量及占总施肥量的比例因肥料种类、土壤、播种期等而不同。底肥应强调以有机、迟效性肥料为主,适当搭配速效化肥。
1、选用玉米底施肥的标准。根据玉米生长的需肥规律和需肥特点,应选用高氮、低磷、高钾的复合肥,一般选用氮含量20%左右、磷含量10%左右、钾含量15%左右;不宜使用氮、磷、钾均衡的复合肥料作底肥。另外根据玉米的需肥规律和需肥特点,选用高钾的肥料,可以增加玉米的抗逆性和促进玉米后期增重,以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2、应重施底肥和玉米生长期追肥相结合。一次施足底肥,因为玉米生长期较长,会不同程度上造成玉米后期脱肥,影响产量;另外一次性施入底肥,用量大,易烧苗,会给玉米播全苗造成影响,所以应玉米底肥和追肥相结合。
3、氮磷钾均衡的复合肥料不宜作底肥。任何一种作物所需的氮、磷、钾的数量都不会是均衡的,因此施用氮、磷、钾均衡的复合肥料会出现其中的一种养分过剩,造成养分浪费,也会抑制作物对其他养分的吸收,达不到较好的施肥效果,无谓增加了投入。
4、底肥最好不要单独施用磷酸二铵。玉米底施肥属于三元复合肥,含氮、磷、钾三种元素及部分微量元素,而磷酸二铵属于二元复合肥,只含氮、磷两种元素。玉米生长需要氮、磷、钾三种元素,且钾肥的需求量较大,所以选用玉米底肥时应选含钾较高的三元复合肥。如果施入磷酸二铵,最好与钾肥配合使用。
5、深施肥10―15厘米,确保种肥隔离8―10厘米,避免烧种、烧苗现象发生。
举例说明下,比如计划亩产1000斤玉米籽粒需要施多少肥?
假设土壤普查时土壤含氮量每亩为17公斤,五氧化二磷为6公斤,氧化钾为14.4公斤。土壤中养分利用率氮为50%、五氧化二磷为70%、氧化钾为30%。全国肥料试验平均亩产1000斤时,每生产100公斤籽粒按需氮2.9千克、磷1.2千克、钾2.4千克。
玉米播种,一亩地应该上多少肥料呢?怎样施肥才能不浪费?
种玉米,除了选种、拌种、除草等,施肥也是农民朋友们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玉米从播种到收获需要施几次肥?每次都是用什么肥?用量是多少?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的整理了有关玉米基肥和追肥知识,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首先来看一个大多数人都比较关注的问题:
在适当的时间对玉米进行施肥管理,能够促使玉米最快、最大效率的吸收营养,有促进玉米生长,提高产量的功效。而玉米追肥的最佳时期,是在大喇叭口期,在这期间玉米需要养分的绝对数量和相对数量都最大,吸收速度也最快,肥料的作用最大,此时肥料施用量适宜,玉米增产效果最明显。
我们在种植玉米过程中,可能听到很多人这样说,要想玉米增产,就要多施肥,这句话本意是正确的,但是少了一个前提,那就是正确的施肥,才能使玉米增产。玉米正确的施肥,是实现玉米高产、稳产、高效的重要问题,但是如何达到正确的标准,是一个较复杂的问题。
玉米在生长过程中所需的养分来源分为两种,一种是土壤中贮存的养分,一种是所施肥料的养分,但是从这两个来源吸收养分的比例又受很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也比较复杂,一般的种植户是很难精确的算出所需的施肥量。所以,下面小编给大家说种方法,能大概的算出所需的施肥量,总的来看,还是比较详细和准确的,大家可以作下参考:
玉米从出苗到拔节,吸收氮2.5%、有效磷1.12%、有效钾3%;从拔节到开花,吸收氮素51.15%、有效磷63.81%、有效钾97%;从开花到成熟,吸收氮46.35%、有效磷35.07%、有效钾0%。氮磷钾的营养临界期玉米磷素营养临界期在三叶期,一般是种子营养转向土壤营养时期;玉米氮素临界期则比磷稍后,通常在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的时期。
种植玉米应该如何施肥,施什么化肥
玉米植株健壮,营养丰富 ,种植玉米过程中要注意化肥的施用,保证玉米的品质。氮磷钾比例为:1∶0.49∶0.9上下时,玉米长势较好,产量较高, 可购买含氮磷钾元素的综合性肥料施用。
种植玉米选择化肥需根据玉米的需肥特点,玉米整个生长周期对养分的需求为:氮元素最多,钾次之,磷元素第三,还需要适量的矿物质元素补给,氮磷钾比例为:1∶0.49∶0.9上下时,玉米长势较好,产量较高, 可购买含氮磷钾元素的综合性肥料施用。
玉米基肥一般施用3000kg有机肥,全部磷钾肥,1/3氮肥为宜,玉米播种时需施用种肥,为玉米种出苗和幼苗发育提供所需养分由于幼苗根系发育不全,吸收养分能力较弱,应选 购含速效养分的肥料作种肥,也可同时施用腐熟的农家肥作种肥,一般每亩施用6kg左右硫酸铵或腐熟农家肥 500kg,可适当加入适量磷钾肥,常用的硫酸钾5kg,过磷酸钙10kg即可,玉米在大喇叭口期是需肥最多的时期, 吸收速率也较快,此时保证玉米肥料供应可显着提高玉米产量,可选购速效类且氮元素含量较高的肥料施用。
市面上肥料众多,农民朋友在种植玉米选购肥料时可依据玉米需肥特点选购适合的玉米肥料,并多听取专家的建议,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保证玉米好的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