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公司出售高质量的氨基酸液、氨基酸原粉、氨基酸微量元素、eddha铁、螯合铁等并支持肥料产品的定制,欢迎来电,免费索取样品!

  • 公司地址
    中国,四川,成都
  • 联系电话
    18681783931

秸秆还田加入氮肥原因是什么 秸秆还田变为肥料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为什么秸秆在还田时要喷一定量的氮肥

一方面是增加肥性。另一方面是调节碳氮比,促进微生物快速繁殖,加速秸秆腐熟,,里面还要加优菌康,腐熟速度加快

玉米秸秆还田,为什么还要撒尿素呢?

玉米秸秆还田,为什么还要撒尿素呢?现在正是玉米收割的时候,玉米收割后,秸秆的处理成了农民的一块心病。自禁烧秸秆以来,秸秆还田已逐渐被农民接受,但秸秆还田看似简单,其实还是需要一定的技术手段。如果在还田中应用不当,下茬作物会出现各种问题。在正常情况下,我们在秸秆还田时,会进行一项工作,即在粉碎的秸秆表面撒上一层尿素。一般来说,每亩地的尿素用量在40到50公斤左右。

为什么玉米秸秆还田时还要撒尿素?玉米秸秆撒尿素的作用是防止土壤中碳氮比失衡:玉米秸秆中的碳氮比远远大于土壤中微生物活动的适宜范围,也就是说,秸秆中的碳含量比较丰富。因此,秸秆分解后产生的大量碳会导致土壤c/N比的增加,而秸秆分解也会消耗一定量的氮,导致秸秆还田后土壤中的氮含量减少,不能满足作物和微生物生长的需要,造成下茬作物的营养不良。

这就是为什么农民在秸秆粉碎后撒上适量的尿素以提供氮含量。当然,除了尿素之外,碳酸氢铵和其他肥料也有这种效果。另外,秸秆还田时,除了注意施用一些尿素外,还要注意秸秆粉碎得越细,秸秆越容易分解,杀卵越干净,也就越快产生肥效。至于秸秆的耕作深度,也最好是深耕,埋入土层小于10厘米,尽量使秸秆与土壤混合均匀。

以上就是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您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

秸秆还田或堆肥时为何经常要加入适量的速效氮肥?

一般来说,秸秆还田 或 堆肥 时,其生物学过程是 微生物利用秸秆、堆肥中的养分发酵生长,转化纤维、蛋白等原料,形成稳定的腐殖质、菌体蛋白、生物酶以及各种活性物质的过程。也就是说,秸秆的腐解和堆肥腐熟都是微生物生命活动的结果。

在这个过程中,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同样需要 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等营养要素,而且需要各种营养的协调与平衡,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参数就是碳氮比,最适合微生物发酵的碳氮比是25~40:1。过高的碳氮比造成发酵不启动,周期长,严重者发酵失败;碳氮比太低则容易产生恶臭,也会造成氮素的损失。

单纯的秸秆或者堆肥原料(多半也是秸秆纤维类)营养不平衡,碳氮比太大(秸秆一般是60:1~80:1),氮素匮乏,微生物不能正常生长,造成腐熟效果差,严重的甚至无法发酵等后果。如果大量使用鸡粪等含氮物质,可不需要加入速效氮肥。如果是纯鸡粪,其含氮量过高(碳氮比10~15:1)还需要添加秸秆等纤维类物质,调节碳氮比至合适范围再进行发酵。

为什么气候变化背景下可适当增加氮肥和秸秆还田而利于生产和减排?

大气CO2浓度升高直接改变了土壤作物系统碳氮平衡。根据气候变化情境下土壤养分的周转动态规律和不同作物生态系统的需肥规律,及时合理分配肥料运筹,保持养分供需平衡,促进作物干物质积累和产量提高,减少向环境中的流失,保障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可持续性。在气候变化大气CO2浓度升高下,应采用适当增加氮输入的策略有利于维持农田生态系统碳氮平衡,也有利于从长时间尺度上维持土壤养分有效性。氮肥增加的幅度和比例需要根据气候变化的不同情景和不同生态系统的实际需求进行调控,主要是后期逐渐增加及作物生长后期逐渐增加的氮肥供应技术。

根据气候变化中碳氮相互作用原理以及土壤养分有效性逐渐亏缺的规律,需要维持还田秸秆一定的碳氮比才能保障在长时间尺度上的土壤碳汇效应。因此,根据气候变化情境下养分运转规律,应该倡导秸秆还田,同时适当配施氮素,保证生态系统养分的可持续供给以及高效利用,确保土壤碳汇生态服务功能以及农田生产力的可持续性。

(熊正琴)

蜀ICP备15013208号-3